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是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一种类型,发病机制与视网膜色素上皮屏障功能破坏、脉络膜新生血管长入及VEGF关键作用有关,临床表现有视力下降、视物变形、中心暗点,诊断靠眼底检查、OCT、FFA,治疗主要是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特殊人群治疗需关注其全身状况、建议戒烟及综合评估眼部情况。
一、发病机制
主要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屏障功能破坏,脉络膜新生血管(CNV)长入视网膜下空间,引起黄斑区出血、渗出、瘢痕形成等病理改变。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其中起关键作用,VEGF可促进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和渗漏。
二、临床表现
视力下降:患者可出现视力逐渐下降,视物模糊,严重影响日常的阅读、行走等活动。年龄较大的人群更易发生,且女性和有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相对风险可能更高。有眼部疾病病史或家族中有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人群也属于高危人群。
视物变形:患者可能会感觉直线变得弯曲,比如看原本笔直的线条会出现扭曲、变形的情况,这是因为黄斑区受到新生血管等病变影响,导致视网膜成像异常。
中心暗点:在视野中心区域出现暗点,即注视目标时,该区域无法清晰看到物体。
三、诊断方法
眼底检查:通过眼底镜检查可以观察到黄斑区是否有新生血管、出血、渗出等改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能够清晰显示黄斑区视网膜的层间结构,发现视网膜下的新生血管、积液等情况,是诊断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将荧光素钠注入静脉后,通过眼底照相机拍摄眼底血管的荧光形态,可明确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位置、形态和渗漏情况,对确诊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
四、治疗现状
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是针对脉络膜新生血管,通过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来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和渗漏,从而改善患者视力。对于一些不适合眼内注射的患者,可能会考虑光动力疗法等,但相对来说抗VEGF药物应用更为广泛。
对于特殊人群,比如老年女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关注其全身状况,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用药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对于有吸烟史的患者,需要建议其戒烟,因为吸烟会加重病情进展风险;有眼部其他病史的患者,在治疗时要综合评估眼部整体情况,制定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保障患者的眼部健康和整体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