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鹅口疮可通过局部药物治疗、全身抗真菌治疗、维护口腔卫生及关注特殊人群等方式。局部药物治疗包括用弱碱性溶液清洗和抗真菌药物局部涂抹;全身抗真菌治疗适用于病情严重等情况,常用氟康唑等;要维护婴儿喂养器具清洁及儿童、成人口腔清洁习惯;婴儿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局部药物治疗
(一)弱碱性溶液清洗
使用2%-5%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这是因为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白色念珠菌在酸性环境中易生长,而碳酸氢钠溶液呈弱碱性,可改变口腔的酸碱环境,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对于婴儿,可在每次喂奶前后用该溶液清洁口腔;对于儿童及成人,也可在饭后用其漱口清洁。
(二)抗真菌药物局部涂抹
1.制霉菌素:可将制霉菌素研成粉末,与鱼肝油滴剂调匀,涂搽在口腔患处。制霉菌素能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甾醇结合,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发挥抗真菌作用。婴幼儿使用时需注意涂抹均匀,确保口腔各部位都能接触到药物。
二、全身抗真菌治疗
(一)适用情况
对于病情严重、反复发作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能需要全身使用抗真菌药物。例如,免疫缺陷儿童或成人,若鹅口疮症状持续不缓解,可考虑全身用药。
(二)药物选择
常用药物如氟康唑等。但全身用药需谨慎考虑年龄因素,低龄儿童使用全身抗真菌药物时要充分评估风险收益比,因为低龄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善,药物代谢可能受到影响。
三、口腔卫生维护
(一)婴儿喂养器具清洁
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要注意乳头清洁,每次喂奶前用温水擦拭乳头;人工喂养的婴儿,奶瓶、奶嘴等器具要严格消毒,可通过煮沸消毒等方式,防止白色念珠菌在器具上残留并再次感染婴儿。
(二)儿童及成人口腔清洁习惯
儿童和成人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正确刷牙,饭后漱口,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减少白色念珠菌生长的环境。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婴儿
婴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在治疗鹅口疮时要特别注意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局部用药是首选,全身用药需在医生严格评估下进行。同时,要密切观察婴儿口腔症状的变化以及吃奶、精神状态等情况,若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如患有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发生鹅口疮时病情可能更易反复且较难控制。除了积极治疗鹅口疮本身,还需关注其基础疾病的控制,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机体免疫力,以帮助对抗白色念珠菌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