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脑炎的引发因素多样,包括病原体感染(病毒、细菌、结核分枝杆菌、真菌等可分别导致相应类型脑炎)、自身免疫因素相关(自身免疫性脑炎与自身抗体攻击神经细胞等有关)、机体免疫状态影响(儿童自身免疫功能不完善及免疫缺陷病使易患脑炎)、其他相关因素(基础疾病及环境因素会增加脑炎发病风险)。
细菌感染:肺炎链球菌、B族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b型等细菌可导致化脓性脑炎。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脑部引发感染,比如新生儿可能因分娩过程中接触产道内带菌分泌物而感染B族链球菌导致脑炎;年长儿可能因肺炎等细菌感染后,细菌经血行播散至脑部引起炎症。
其他病原体感染:如结核分枝杆菌可引起结核性脑炎,通常是由身体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如肺结核)经血行播散至脑部所致;真菌(如新型隐球菌)感染也可引发脑炎,多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儿童等。
自身免疫因素相关
自身免疫性脑炎:部分儿童可能因自身免疫反应异常导致脑炎。例如,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在儿童中并不罕见,患者体内产生的自身抗体攻击神经细胞上的NMDAR,从而引发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及脑炎表现,其具体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关,比如某些感染可能触发自身免疫反应的启动。
机体免疫状态影响
儿童自身免疫功能特点: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时期,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对脆弱,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较弱,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而引发脑炎。例如,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尚不完善,病原体更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部引起感染。
免疫缺陷状态: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儿童,如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等,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存在先天性缺陷,对各种病原体的抵抗力极低,发生脑炎的风险显著高于正常儿童。这类儿童一旦接触到病原体,就容易引发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其他相关因素
基础疾病影响:患有某些基础疾病的儿童,如糖尿病等,机体的代谢和免疫状态可能受到影响,从而增加了脑炎的发病风险。糖尿病患儿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的免疫功能可能出现紊乱,更易遭受病原体侵袭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环境因素:儿童所处的环境中如果存在较多病原体,如在传染病流行季节,接触到大量携带病原体的人群或被污染的环境,也会增加感染病原体引发脑炎的可能性。比如在流感流行季,儿童如果未做好防护,接触到流感病毒后,就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脑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