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孩子需进行病情观察,不同年龄孩子表现不同,要关注体温变化;一般护理包括保证休息与适宜环境、提供清淡易消化营养饮食并多饮水;症状处理要针对发热用物理降温等,鼻塞用生理盐水滴鼻等;特殊人群如婴儿、有基础疾病孩子需特别注意;还要通过增强体质、避免交叉感染来预防。
一、病情观察
对于不同年龄孩子:婴儿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可能更易出现精神萎靡、拒奶等表现,需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体温变化、呼吸情况等。幼儿可能会诉说身体不适,要留意其主诉。
关注体温变化:若孩子体温在38.5℃以下,精神状态尚可,可先采取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措施;若体温超过38.5℃且孩子出现明显不适,需进一步评估是否需要干预。
二、一般护理
休息与环境:保证孩子充足的休息,室内要保持安静、温度适宜(一般18-22℃为宜)、湿度适中(50%-60%),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饮食:给予孩子清淡、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饮食,如米粥、面条、新鲜蔬菜水果等,鼓励孩子多饮水,以补充发热等丢失的水分。
三、症状处理
发热处理:
物理降温:可采用温水擦浴,用32-34℃的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每次擦拭10-15分钟,可帮助散热。对于小婴儿不建议使用酒精擦浴,因为婴儿皮肤薄,酒精易通过皮肤吸收可能导致中毒等不良反应。
观察病情:如果孩子发热持续不退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咳嗽加重、呼吸急促、抽搐等,需及时就医。
鼻塞处理:可使用生理盐水滴鼻,软化鼻痂后再用吸鼻器吸出,以缓解鼻塞症状,改善孩子的通气情况。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儿:婴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家长要更加密切观察其病情,一旦有异常及时就医,且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损伤婴儿皮肤等。
有基础疾病的孩子: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基础疾病的孩子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更易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相关症状,密切监测病情,必要时住院治疗。
五、预防措施
增强体质:鼓励孩子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但要注意根据天气情况适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
避免交叉感染:在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商场、超市等。如果周围有人患呼吸道感染,要注意隔离,避免孩子接触。家长接触孩子前要洗手,减少将病原体传播给孩子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