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肿瘤的检查包括影像学、实验室及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中超声可初步筛查,CT能清晰显示肿瘤情况,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且无辐射;实验室检查有肿瘤标志物检测,如CA19-9、CEA等;病理学检查有细针穿刺活检及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可明确肿瘤良恶性等。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CT是诊断胰腺肿瘤的重要手段。它能清晰显示胰腺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以及有无转移等情况。通过静脉注射对比剂,可更清楚地显示肿瘤的血供情况,有助于区分肿瘤的良恶性。在不同年龄人群中,CT检查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辐射剂量等,但总体能较精准地呈现胰腺肿瘤相关信息。例如,对于怀疑胰腺恶性肿瘤的患者,增强CT可明确肿瘤分期等,为后续治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磁共振成像(MRI):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无辐射,在胰腺肿瘤诊断中也有重要价值。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可清晰显示胰胆管系统,对于判断胰腺肿瘤是否压迫胰胆管有独特优势。在儿童患者中,MRI避免了辐射影响;对于一些对碘对比剂过敏的患者,MRI增强检查可作为替代方案来评估胰腺肿瘤情况。
实验室检查
肿瘤标志物检测
糖类抗原19-9(CA19-9):是胰腺肿瘤较为常用的标志物,在胰腺癌患者中常升高,但并非特异性指标,胰腺炎、胆道梗阻等情况也可能导致其轻度升高。对于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其正常参考范围有一定差异,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例如,老年患者若CA19-9明显升高,结合影像学检查等更要警惕胰腺肿瘤可能。
癌胚抗原(CEA):部分胰腺肿瘤患者CEA可升高,但其特异性和灵敏度相对有限,可作为胰腺肿瘤辅助诊断及病情监测的指标之一。
病理学检查
细针穿刺活检(FNA):对于影像学发现的胰腺占位性病变,可通过FNA获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肿瘤的良恶性。该检查需要严格的操作规范,以避免并发症等。在儿童胰腺肿瘤中相对较少应用,但对于成人胰腺占位性质判断有重要意义;对于老年患者,若身体状况允许,FNA可帮助明确病变性质,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对于通过手术切除的胰腺肿瘤组织,进行详细的病理检查,包括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切缘情况等,这是明确胰腺肿瘤诊断及制定后续治疗方案的金标准。不同年龄患者的胰腺肿瘤病理特点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儿童胰腺肿瘤的病理类型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通过病理检查可准确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