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粘连是因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致宫腔部分或全部闭塞,常见于宫腔操作、感染等,胎盘因素可增加风险。通过病史、超声、宫腔镜诊断,胎盘残留合并粘连时依情况处理,尽早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术后防粘连可放球囊等及用雌激素,育龄期、老年及有基础病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宫腔粘连的定义与病因
宫腔粘连是由于妊娠或非妊娠因素导致的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引起宫腔部分或全部闭塞。常见病因包括人工流产术、诊断性刮宫等宫腔操作,感染(如子宫内膜结核)等也可引发。胎盘因素如胎盘残留等可能增加宫腔粘连发生风险。
二、胎盘与宫腔粘连的诊断
1.病史询问:有过胎盘相关情况(如胎盘残留、多次刮宫等)及宫腔操作史的患者需重点关注,了解月经情况,如月经量减少、闭经等可能提示宫腔粘连。
2.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是常用方法,可观察宫腔形态、内膜厚度及有无粘连等情况,超声下可能显示宫腔线不连续等表现。
3.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宫腔粘连的金标准,能直接观察宫腔粘连的部位、范围、程度等,同时若存在胎盘残留等情况也可明确。
三、胎盘与宫腔粘连的治疗
1.胎盘残留相关处理
若有胎盘残留合并宫腔粘连,首先需根据残留情况处理。较小的残留可在宫腔镜下同时进行粘连分离及残留胎盘清除;较大残留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方法,如药物促进排出等,但需严格遵循循证医学依据。
2.宫腔粘连分离术
手术时机:一般建议在确诊后尽早进行,尤其对于有生育需求或月经异常进行性加重的患者。
手术方式:采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手术需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尽量恢复宫腔正常形态。
3.术后防粘连处理
宫内放置球囊或节育环:可防止分离后的宫腔再次粘连,球囊或节育环在一定时间后取出。
雌激素治疗:促进子宫内膜修复,有研究表明雌激素能增加子宫内膜厚度,降低再次粘连风险,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应用雌激素制剂。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育龄期女性:若有生育计划,术后需密切监测子宫内膜修复情况,在合适时机尝试受孕,同时要注意孕期可能出现的胎盘异常等情况,加强孕期产检。
2.老年女性:若为非妊娠相关的宫腔粘连合并胎盘因素(相对少见),需综合评估身体状况,手术风险相对较高,要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利弊,治疗方案需个体化。
3.有基础疾病患者:如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在控制基础疾病稳定后再考虑手术等治疗,手术中及术后需加强监测,避免基础疾病加重影响治疗及患者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