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狭窄的症状表现因狭窄程度而异,轻度可能无明显症状,中重度有不同表现,心脏听诊有收缩期杂音,不同年龄小儿表现不同,还可能有伴随症状如蹲踞现象、晕厥等。
一、症状表现
(一)不同程度狭窄的表现
1.轻度狭窄:患儿可能无明显症状,生长发育通常不受影响,多在体检时通过心脏听诊发现心脏杂音而被察觉。这是因为轻度狭窄时,右心室向肺动脉射血的阻力增加不明显,对心脏整体功能影响较小,所以患儿一般无自觉不适。
2.中度狭窄:患儿可能在活动后出现气促、乏力等表现。活动时,机体对氧气的需求增加,而由于肺动脉狭窄,右心室需要更大的力量将血液泵入肺动脉,导致心脏负担加重,从而出现气促;同时,机体供氧相对不足,引起乏力。
3.重度狭窄:患儿症状较为明显,可能在婴儿期就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及甲床发绀(皮肤黏膜呈青紫色)、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严重的肺动脉狭窄会使右心室排血严重受阻,右心室压力升高,进而导致体循环回流受限,组织器官缺氧明显,表现为呼吸困难和发绀;长期缺氧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使其体重增长缓慢、身高低于同龄人等。
(二)心脏听诊特点
心脏听诊时可闻及收缩期杂音。杂音部位多在胸骨左缘第2、3肋间,杂音性质为粗糙、响亮的喷射性杂音,且向颈部、锁骨下区传导。这是由于肺动脉狭窄,血流通过狭窄部位时产生湍流,从而形成杂音。杂音的强度与狭窄的程度有关,狭窄越重,杂音往往越响亮,但当重度狭窄时,通过狭窄部位的血流减少,杂音可能反而减轻。
二、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特殊表现
(一)婴儿期
婴儿期肺动脉狭窄的患儿可能表现出喂养困难,因为活动后气促会使婴儿在吃奶时需要花费更多的体力,容易出现吸吮无力、吃奶时间延长等情况。同时,还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呼吸频率比正常婴儿快,这是机体为了弥补缺氧状态而进行的代偿性呼吸加快。
(二)幼儿及儿童期
幼儿及儿童期的患儿在活动耐受力方面明显下降,与同龄健康儿童相比,不能进行剧烈运动,运动后容易出现上述气促、乏力等表现,且随着年龄增长,如果肺动脉狭窄未得到有效治疗,症状可能会逐渐加重,影响其日常活动和生长发育。
三、伴随症状
部分患儿可能伴有蹲踞现象,这是一种特殊的姿势。患儿在活动一段时间后,会不自觉地采取蹲踞体位,蹲踞时下肢屈曲,增加体循环阻力,减少右向左分流,从而暂时缓解呼吸困难和缺氧症状。另外,严重肺动脉狭窄的患儿可能会出现晕厥,多在剧烈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生,是由于脑缺氧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