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肛裂多因便秘致大便干结撑裂肛管皮肤引发,表现为排便哭闹疼痛、憋便加重便秘及便后滴血等,处理需从饮食调整(增膳食纤维、保证水分)、局部护理(清洁肛门、温水坐浴)入手,肛裂持续不愈等严重情况需及时就医,家长要关注孩子情况、培养良好排便习惯等促进康复。
一、小儿肛裂的原因
小儿肛裂多与便秘有关,小儿饮食结构不合理,如蔬菜、水果摄入少,或喝水少,导致大便干结,排便时干硬的粪便撑裂肛管皮肤,从而引发肛裂。此外,肛门局部感染等也可能是诱因,但相对便秘因素占比较小。
二、小儿肛裂的表现
患儿主要表现为排便时哭闹、疼痛,有的孩子可能因害怕排便疼痛而刻意憋便,进而加重便秘,形成恶性循环。排便后可能有少量鲜血滴出,粪便表面或手纸上可见血迹。
三、小儿肛裂的处理措施
(一)饮食调整
1.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让孩子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苹果、香蕉、西兰花、胡萝卜等蔬菜和水果,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软化大便。例如,每天可以给孩子吃1-2个香蕉,或者将西兰花做成孩子喜欢的口味让其食用。
2.保证充足水分:鼓励孩子多喝水,保持肠道湿润,有助于大便通畅。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少量多次喂水,年长儿可养成定时饮水的习惯,每天饮水量根据年龄和活动量有所不同,一般学龄前期儿童每天饮水量约500-1000ml,学龄期儿童可达到1000-1500ml。
(二)局部护理
1.清洁肛门: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保持肛门局部清洁,防止感染。清洗时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刺激肛门。可以使用柔软的毛巾或湿巾轻轻擦拭。
2.坐浴:对于肛裂较轻的患儿,可在排便后让孩子进行温水坐浴,水温以37-40℃为宜,每次坐浴10-15分钟,每天1-2次。温水坐浴可以缓解肛门括约肌痉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肛裂的愈合。
(三)就医情况
如果小儿肛裂持续不愈合,或者肛裂较严重,出现裂口较深、反复出血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如使用促进肛裂愈合的药物等,但需严格遵循医生的专业指导。
四、特殊人群(小儿)的温馨提示
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处理肛裂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排便情况和肛门局部表现,按照上述措施耐心护理。同时,要避免让孩子长时间蹲便,培养孩子良好的排便习惯。在饮食调整过程中,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口味合理搭配食物,确保营养均衡的同时改善便秘情况,以促进小儿肛裂的康复,减少对孩子身体和心理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