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泪囊炎可采用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有按摩法(适用于6个月内婴儿,每日压迫泪囊区3-4次)和局部滴用抗生素滴眼液(防控制感染);手术有泪道探通术(6个月以上保守无效者,表面麻醉下用探针探通)和泪道激光成形术(部分复杂阻塞情况),特殊人群需注意护理,按摩轻柔,用药遵医嘱,手术术后密切观察眼部情况及后续护理复查。
一、非手术治疗
1.按摩法
适用人群:适用于大部分新生儿泪囊炎患儿,尤其适用于出生后6个月以内的婴儿。
操作方法:家长洗净双手后,用拇指压迫泪囊区,即泪囊所在的内眼角下方部位,向鼻腔方向挤压,每日3-4次。通过按摩可以促使鼻泪管下端的膜状物开放。因为新生儿的鼻泪管下段有一层残膜未破,是导致泪囊炎的常见原因,按摩有一定概率使残膜破裂,泪液能够顺利流入鼻腔。
2.局部滴用抗生素滴眼液
适用情况:在按摩的同时可配合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如妥布霉素滴眼液等,用于预防和控制泪囊区的感染。新生儿泪囊炎时泪囊内存在细菌感染风险,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可以抑制细菌生长。一般选择低刺激性的儿童适用抗生素滴眼液,因为新生儿眼部组织娇嫩,需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
二、手术治疗
1.泪道探通术
适用人群:对于经保守治疗无效,如出生后6个月以上仍未痊愈的患儿可考虑泪道探通术。
操作原理及过程:在表面麻醉下,用泪道探针探通阻塞的鼻泪管,使残膜破裂,恢复泪道通畅。该手术是通过机械性的方式打通阻塞的鼻泪管,让泪液能够正常引流。但对于新生儿来说,手术操作需非常谨慎,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损伤眼部组织。
2.泪道激光成形术
适用人群:对于部分复杂的泪道阻塞情况,可考虑泪道激光成形术,不过相对泪道探通术应用相对少一些,适用于探通失败等情况的患儿。
操作原理:利用激光的能量打通阻塞的泪道组织,使泪道重新通畅。这种方法相对更精准一些,但同样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并且要考虑新生儿眼部组织对激光的耐受等情况。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新生儿泪囊炎患儿属于特殊人群,特别是婴儿,在治疗过程中要格外注意护理。家长在进行按摩时动作一定要轻柔,避免损伤婴儿的眼部皮肤和组织。在使用药物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如果是进行手术治疗的患儿,术后要密切观察眼部情况,包括有无红肿、渗血等异常表现,同时要按照医生要求进行后续的护理和复查,确保手术效果以及眼部组织的正常恢复,因为新生儿的眼部恢复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