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脱落的病因多样,包括近视因素(高度近视及近视度数快速变化易致)、眼部外伤(钝性和穿通伤可引发)、玻璃体牵拉(液化和后脱离可导致)、视网膜变性(格子样和囊样变性易形成裂孔)、眼部疾病(葡萄膜炎、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可致)以及年龄、遗传等其他因素。
一、视网膜脱落的病因
(一)近视因素
高度近视人群:高度近视患者的眼轴会变长,视网膜变得相对薄弱,更容易发生视网膜裂孔,进而导致视网膜脱落。例如,研究发现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脱落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近视人群。这是因为眼轴延长使视网膜受到牵拉,容易出现变性区和裂孔。
近视度数变化:青少年近视度数快速增长时,眼球的形态变化较大,视网膜受到的应力改变,也增加了视网膜脱落的风险。
(二)眼部外伤
钝性外伤:眼部受到撞击等钝性外力作用时,眼球瞬间变形,可能导致视网膜撕裂、脱离。比如运动中眼部被球击中、车祸时眼部受伤等情况,都可能引发视网膜脱落。
穿通伤:锐器等造成的眼球穿通伤,会直接损伤视网膜结构,破坏视网膜的完整性,从而引起视网膜脱落。
(三)玻璃体牵拉
玻璃体液化:随着年龄增长或某些病理性因素,玻璃体逐渐发生液化,原本紧密附着在视网膜上的玻璃体,会出现分离、收缩,对视网膜产生牵拉作用。老年人更容易出现玻璃体液化,从而增加视网膜脱落风险。
玻璃体后脱离:玻璃体后皮质从视网膜内表面分离,在分离过程中可能撕破视网膜,或牵拉视网膜导致裂孔形成,进而引发视网膜脱落。
(四)视网膜变性
格子样变性:视网膜出现格子样变性区,这些区域的视网膜组织薄弱,容易发生裂孔。格子样变性多位于眼底周边部,是视网膜脱落的常见潜在危险因素。
囊样变性: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出现囊样改变,也可能发展为视网膜裂孔,导致视网膜脱落。
(五)眼部疾病
葡萄膜炎:炎症可引起视网膜脉络膜的病变,影响视网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视网膜脱落。例如,反复发作的葡萄膜炎可能使视网膜粘连、牵拉,最终引发视网膜脱落。
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变过程中会产生新生血管,这些新生血管容易引起视网膜牵拉,导致视网膜脱落;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疾病也可能因眼部血液循环异常,影响视网膜的营养和结构,增加视网膜脱落风险。
(六)其他因素
年龄因素:老年人视网膜组织退行性变,玻璃体更容易发生液化和后脱离,视网膜脱落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眼底病患者,如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等,有较高的视网膜脱落遗传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