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咳嗽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如调整环境、适当饮水;病因治疗,针对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多对症,流感病毒感染可用奥司他韦,细菌感染用合适抗生素)、过敏因素(避免接触过敏原、脱敏及用相应药物);对症治疗,用祛痰药物氨溴索等,谨慎用止咳药如右美沙芬;特殊人群要注意小儿生长发育特点,用药谨慎,咳嗽不缓解等及时就医。
一、一般治疗
1.环境调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维持在22~25℃,湿度保持在50%~60%,这样的环境有助于缓解小儿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减轻咳嗽症状。例如,过于干燥的空气可能会加重小儿咳嗽,而适宜的湿度能让呼吸道黏膜保持湿润,利于痰液排出。
2.适当饮水:让小儿多喝温开水,能湿润呼吸道,使痰液变稀,更容易咳出。年龄较小的婴儿可以少量多次喂水,对于能自主饮水的小儿,可鼓励其主动饮水。
二、病因治疗
1.呼吸道感染:
病毒感染:多数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具有自限性,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但如果是流感病毒感染,在发病48小时内可考虑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等(需在医生评估后使用)。
细菌感染:若明确是细菌感染导致的咳嗽,如肺炎链球菌肺炎等,可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但必须由医生根据小儿具体情况开具处方并使用。
2.过敏因素:如果小儿咳嗽是过敏引起的,如咳嗽变异性哮喘,需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对于明确的过敏原,可进行脱敏治疗,同时可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缓解症状,具体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三、对症治疗
1.止咳祛痰:
祛痰药物:可使用氨溴索等祛痰药物,促进痰液排出,减轻咳嗽。氨溴索能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黏度,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
止咳药物:一般不建议给小儿使用强烈的中枢性止咳药,如含有可待因的止咳药。但对于剧烈干咳影响小儿休息等情况,可在医生评估后谨慎使用右美沙芬等药物。不过需注意,低龄儿童使用止咳药物可能存在风险,应严格遵循医嘱。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器官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在治疗咳嗽时需特别注意。例如,婴儿用药需更加谨慎,应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和剂量。在使用任何药物前,都要咨询医生或药师,避免自行用药。同时,密切观察小儿咳嗽的变化情况,如咳嗽持续不缓解、出现呼吸急促、发热等其他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以确保小儿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