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后期不具传染性,其发生与病毒性肝炎(虽病毒具传染性但肝癌非病毒直接传染所致)、长期大量饮酒、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及遗传易感性等非传染性因素相关。一般人群与肝癌患者日常接触无需特殊隔离,有肝炎病毒感染风险人群应接种乙肝疫苗、避免不必要输血等,已感染者需定期检查。
一、肝癌相关的传染性因素及非传染性因素分析
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性与肝癌关系
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等途径传播。当人体感染乙肝或丙肝病毒后,病毒在肝脏内持续复制,会引起肝脏的慢性炎症损伤,长期的炎症刺激会逐渐导致肝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等变化,进而增加患肝癌的风险。但需要明确的是,是肝炎病毒的感染引发肝脏的一系列病理改变最终导致肝癌,而不是肝癌会传染给他人。
例如,有研究表明,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比未感染者明显升高,在乙肝高发地区,肝癌的发生与乙肝病毒的流行密切相关,但这并不意味着肝癌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其他非传染性相关因素
长期大量饮酒也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因素之一,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代谢,长期饮酒会引起酒精性肝病,如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等,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为肝癌,这一过程与传染无关。
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致癌物质,摄入后会损伤肝脏细胞,增加肝癌发生的可能性,这也和传染没有关系。还有一些遗传易感性因素,如某些基因的突变或缺陷使得个体更容易患肝癌,同样不存在传染性。
二、与肝癌患者接触的注意事项
一般人群与肝癌患者接触
对于一般人群,与肝癌患者正常的日常接触,如一起吃饭、握手、拥抱等常规社交行为不会被传染上肝癌。因为肝癌不具备像传染病那样的传播途径,不需要采取特殊的隔离措施来避免所谓的“传染”。
有肝炎病毒感染风险人群的注意事项
对于本身有感染乙肝或丙肝病毒风险的人群,如有多个性伴侣、与乙肝或丙肝患者有血液接触风险等情况,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来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对于丙肝病毒感染风险人群,要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及血制品接触等,从源头上降低患肝炎进而发展为肝癌的风险。同时,对于已经感染乙肝或丙肝病毒的人群,要定期进行肝脏相关检查,如肝功能、乙肝或丙肝病毒载量、肝脏超声等,以便早期发现肝脏病变,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总之,肝癌后期不会传染,人们不必过于担忧与肝癌患者接触会被传染肝癌,但对于肝癌相关的致病因素如病毒性肝炎等需要引起重视,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监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