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息肉会引起出血,其出血有异常子宫出血表现,包括月经间期出血、月经过多及经期延长等,不同类型息肉出血有差异,子宫内膜息肉多有上述异常出血,宫颈息肉多为接触性或点滴出血,且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有关,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需重视子宫息肉出血,育龄期女性与内分泌等有关,长期口服避孕药、吸烟及有妇科炎症病史者易因相关因素致子宫息肉出血更易发生或加重症状。
异常子宫出血表现
月经间期出血:子宫息肉患者可能会出现两次月经之间的出血情况。例如,在卵泡期,由于息肉的存在,子宫内膜局部的血管分布和凝血机制可能受到影响,导致在月经周期的中间阶段出现少量阴道出血。研究表明,约有部分子宫息肉患者会出现这种月经间期的不规则出血现象。
月经过多、经期延长:较大的息肉或多发性息肉可能影响子宫的收缩和内膜的修复。患者会表现为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经期延长,超过7天甚至更长时间。这是因为息肉占据了宫腔内的空间,干扰了正常的子宫内膜脱落和修复过程,使得子宫收缩不良,血管不易闭合,从而导致经量增多和经期延长。
不同类型息肉的出血差异
子宫内膜息肉:最为常见,多表现为上述的月经间期出血、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等情况。这是由于子宫内膜息肉位于子宫内膜表面,其周围的血管丰富,且息肉组织本身可能存在异常的血管生成,容易发生出血。
宫颈息肉:宫颈息肉也会引起出血,通常表现为接触性出血,如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少量出血,也可表现为阴道不规则点滴出血。这是因为宫颈息肉的蒂部血管相对较细,但在受到外界刺激时(如性生活、检查等)容易破裂出血。
与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关系
年龄因素:对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子宫息肉引起出血需要更加重视,因为这一时期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等恶性疾病的风险相对增加。而对于育龄期女性,子宫息肉引起的出血可能更多与内分泌因素及息肉本身对宫腔环境的影响有关。例如,育龄期女性如果存在内分泌失调,如雌激素水平相对过高,会促进息肉的生长和出血。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女性,由于药物对体内激素水平的影响,可能增加子宫息肉的发生风险,进而引起出血。另外,长期吸烟的女性,其身体的凝血机制和激素调节可能受到不良影响,也可能使子宫息肉出血的情况更易发生。
病史因素:有妇科炎症病史的女性,其子宫局部的环境较差,容易导致息肉的形成,并且炎症可能会加重息肉引起的出血症状。例如,患有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女性,子宫内膜存在炎症反应,息肉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容易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