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患者高热不退需先明确原因,分非药物降温(物理降温、环境调节)、抗感染治疗(针对细菌、真菌)、肿瘤热对症处理及支持对症(保证水分、监测生命体征等)来处理,以控制体温、治疗疾病及维持患者状况。
一、明确高热原因
急性白血病患者高烧不退首先要明确原因,可能是白血病本身引起的肿瘤热,也可能是合并感染导致。肿瘤热是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坏死,释放肿瘤坏死因子等引起,感染则可能因患者粒细胞缺乏、免疫力低下,易遭受细菌、真菌等病原体侵袭。
二、非药物降温措施
1.物理降温
适用于各年龄段:对于儿童,可使用温毛巾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每次擦拭时间10-15分钟,注意避免擦拭心前区等敏感部位;对于成人,也可采用相同方式,还可使用冰袋裹上毛巾放在额头等部位进行降温,但要注意观察皮肤情况,防止冻伤。物理降温是优先考虑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因为相对安全,能在不使用药物的情况下帮助降低体温,缓解高热带来的不适。
2.环境调节
各年龄段均适用:保持病房温度在22-24℃,湿度在50%-60%。让患者处于通风良好但避免直接吹风的环境中,这样可以通过环境温度的调节,帮助患者散热,利于体温下降。
三、抗感染治疗
1.针对细菌感染
若怀疑细菌感染,需进行血培养、痰培养等病原学检查明确病原菌,然后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如头孢类抗生素等。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选择对儿童肝肾功能影响小且适合儿童使用的抗生素剂型;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要考虑其既往用药情况和肝肾功能状态,避免使用对其肝肾功能有严重损害的药物。
2.针对真菌感染
当考虑真菌感染时,可使用抗真菌药物,如伏立康唑等。在使用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等指标,因为抗真菌药物可能会对肝肾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儿童和有基础肝病、肾病的患者更要谨慎监测。
四、肿瘤热的对症处理
如果明确是肿瘤热,在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可根据患者情况谨慎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但要严格遵循用药原则。对于低龄儿童,应尽量避免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通过加强物理降温等方式处理。同时,要积极治疗白血病本身,如根据白血病的类型采用化疗等治疗手段,从根源上控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从而缓解肿瘤热。
五、支持对症
保证患者充足的水分摄入,防止因高热导致脱水,对于儿童要注意少量多次补充水分,避免一次大量饮水引起不适。同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以及血常规等相关指标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