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输尿管结石的诊断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病史采集需关注年龄、性别、症状表现;体格检查重点查腰部压痛、叩击痛;实验室检查有尿常规、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X线(腹部平片、静脉尿路造影)、CT检查,各有特点及适用情况。
一、病史采集
1.年龄与性别因素: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人群肾输尿管结石的发生情况有所差异。例如,男性患肾输尿管结石的概率相对较高,青壮年是高发人群。了解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有助于初步判断患病的可能性及相关风险。
2.症状表现:询问患者是否有肾绞痛,多表现为突然发作的腰部或上腹部剧烈疼痛,疼痛可向同侧下腹部、腹股沟及会阴部放射,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是否有血尿,可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是否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若合并尿路感染时较为常见。
二、体格检查
1.腰部检查:检查腰部是否有压痛、叩击痛,肾输尿管结石患者常可在患侧腰部有不同程度的压痛及叩击痛。
三、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可发现镜下血尿,合并感染时可有白细胞增多,通过尿常规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泌尿系统出血及感染情况。
2.血液检查:对于怀疑感染的患者,可检查血常规,了解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等,判断是否有感染存在;血钙、血磷、尿酸等指标的检测有助于明确结石的代谢因素,如高钙血症可能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导致结石形成的疾病相关,高尿酸血症则与尿酸结石形成有关。
四、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是筛查肾输尿管结石常用的方法,可发现肾脏集合系统分离、输尿管扩张及肾内或输尿管内的强回声光团,能初步显示结石的位置、大小等情况,而且超声检查方便、无创,可用于各个年龄段人群,尤其对孕妇等不宜进行X线检查的人群较为适用。
2.X线检查
腹部平片(KUB):能显示90%以上的不透X线的结石,可了解结石的位置、大小和形态,但对于较小的结石、尿酸结石等可能显示不清。
静脉尿路造影(IVU):不仅可显示结石的部位,还能了解肾脏的形态、功能以及尿路是否有梗阻等情况,对于诊断肾输尿管结石伴有肾功能损害、鉴别诊断等有重要价值,但需注意患者是否对造影剂过敏等情况,儿童使用时要谨慎评估风险。
3.CT检查:对于X线不显影的尿酸结石等也能清晰显示,可明确结石的位置、大小、数目以及肾脏、输尿管的形态等,是诊断肾输尿管结石的重要方法,尤其适用于症状不典型、超声及X线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但儿童进行CT检查时要权衡辐射风险,尽量采用合适的防护措施并严格掌握适应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