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血病骨痛常见长骨、关节部位疼痛,有胸骨压痛,呈间歇性或持续发作且随病情加重,夜间可能更明显,还伴发热、贫血、出血等症状,儿童不明原因骨痛伴其他异常应警惕白血病,需及时检查,护理要避免剧烈活动等。
长骨部位疼痛:多见于下肢的胫骨、腓骨等长骨,也可出现在上肢的肱骨、尺桡骨等部位,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或剧烈疼痛,且疼痛往往无明显诱因,活动后可能加重。例如一些患儿会表现出走路时一瘸一拐,或不愿站立、行走,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在骨髓腔内增殖,导致骨髓腔内压力增高,刺激骨膜引起疼痛。在影像学检查中,可能会发现长骨部位的骨质改变等情况,但早期可能无明显的X线特异性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骨质疏松、骨皮质变薄等改变。
关节部位疼痛:可累及大关节,如膝关节、肘关节等,疼痛时关节可能伴有肿胀,但局部一般无明显的红热表现,这与感染性关节炎不同。关节疼痛会影响儿童的肢体活动,导致患儿关节活动受限,比如不能正常屈伸膝关节等。这是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关节周围组织,引起关节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和疼痛。
胸骨压痛:胸骨压痛是儿童白血病较为特征性的表现之一,用手按压胸骨时,患儿会有明显的疼痛感。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在胸骨的骨髓腔内大量增殖,刺激胸骨骨膜所致。临床医生在对白血病患儿进行体格检查时,常常会重点检查胸骨压痛情况来辅助诊断白血病。
疼痛的时间特点:骨痛可呈间歇性发作,也可持续存在,且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可能会逐渐加重,发作频率也可能增加。在夜间时,部分患儿的骨痛可能会相对更明显,影响儿童的睡眠,导致患儿睡眠不安、易惊醒等情况。这与白血病细胞在夜间的代谢活动等因素可能有关,夜间人体的生理状态变化可能会使得骨髓腔内的压力变化更明显,从而加重骨痛症状。
伴随症状:除了骨痛外,患儿往往还伴有其他白血病相关症状,如发热,体温可呈低热或高热,发热原因与白血病细胞释放致热物质或合并感染等有关;贫血表现,如面色苍白、乏力、活动后气促等,这是因为白血病影响了正常造血功能,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这是由于白血病导致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异常引起。
对于儿童出现不明原因的骨痛,尤其是伴有发热、贫血、出血等其他异常表现时,应高度警惕白血病的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骨髓穿刺等,以明确诊断,以便早期进行治疗。同时,在护理白血病骨痛患儿时,要注意避免患儿剧烈活动,防止发生病理性骨折等情况,给予患儿舒适的体位,减轻骨痛带来的不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