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粒肿是由葡萄球菌感染引发的眼睑腺体急性化脓性炎症,分内外型,早期热敷、严重用抗生素,预后好;眼结石是睑结膜变性产物,多无症状,突出时致异物感,可剔除,有复发可能,二者在定义成因、临床表现、眼部检查、治疗预后等方面有不同特点。
一、定义与成因
麦粒肿:是一种常见的眼睑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主要由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多与用眼卫生不佳、身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有关,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群,儿童和青少年相对多见,性别差异不显著,生活中长期熬夜、过度用眼等不良生活方式易诱发。
眼结石:是在睑结膜上的多发性坚硬的黄点,是上皮细胞堆积和粘液浓缩压入的变性产物,其实是一种结膜凝集物,多见于成年人,尤其是有沙眼、慢性结膜炎等眼病的患者,病因主要与眼部慢性炎症刺激导致结膜上皮细胞和分泌物堆积有关。
二、临床表现
麦粒肿:分为内麦粒肿和外麦粒肿。外麦粒肿初起时眼睑局部红肿、疼痛,可触及硬结,压痛明显;数日后硬结变软,形成黄色脓点,可自行破溃排脓,症状随之减轻。内麦粒肿则是眼睑内面局限性红肿、疼痛,硬结较深,压痛明显,脓肿形成后可在睑结膜面破溃排脓。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差异不大,但儿童可能因无法准确表达不适而更需家长留意眼部异常表现。
眼结石:一般无明显症状,当结石突出于结膜面时,可刺激角膜,产生异物感,导致患者出现畏光、流泪、眼部有摩擦感等表现,多数患者是在眼部检查时偶然发现眼结石。
三、眼部检查特点
麦粒肿:通过眼部检查可见眼睑局部红肿,有压痛性硬结,对于形成脓肿的患者,可看到眼睑内或表面有黄色脓点。
眼结石:眼部检查时在睑结膜上可发现黄白色点状突起,位置较固定,用裂隙灯检查可更清晰观察其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四、治疗与预后
麦粒肿:早期可通过局部热敷,促进炎症消退,每次10-15分钟,每日3-4次,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若感染严重,可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控制感染,但需遵循合理用药原则。一般经过积极治疗,预后良好,脓肿破溃排脓后炎症可逐渐消退。儿童患者在治疗时需特别注意眼部卫生护理,避免用手揉眼,家长要协助做好眼部清洁等护理工作。
眼结石:若眼结石未突出结膜面,无明显症状,一般无需特殊治疗,注意观察即可。当眼结石突出结膜面引起明显异物感时,可在表面麻醉下用消毒针头或异物针将其剔除,术后需使用抗生素眼药水预防感染,预后通常较好,但有复发可能,尤其是有眼部慢性炎症的患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减少复发。不同年龄人群在剔除眼结石时操作需轻柔,儿童患者要安抚其情绪,配合医生完成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