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主要因缺乏维生素D引起,维生素D缺乏会致肠道钙磷吸收减少、血钙血磷下降,刺激甲状旁腺激素分泌,使骨组织不能正常钙化、成骨细胞代偿增生致骨骼病变;维生素D来源有皮肤合成和食物获取,婴幼儿等因户外活动少、饮食等因素易缺乏,早产儿等特殊人群风险高,预防治疗需保证维生素D摄入合成,如婴幼儿合理补充、多户外活动等。
维生素D缺乏导致佝偻病的机制
维生素D缺乏时,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减少,血钙和血磷水平下降,刺激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甲状旁腺激素可促进骨钙释放,以维持血钙水平,但同时也会导致骨组织不能正常钙化,成骨细胞代偿性增生,局部骨样组织堆积,从而引起骨骼病变,出现佝偻病的一系列表现,如颅骨软化、方颅、鸡胸、O形腿或X形腿等。
维生素D的来源及相关影响因素
来源方面:人体可以通过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合成维生素D,这是维生素D的重要来源;此外,也可以从食物中获取,如深海鱼类、动物肝脏、蛋黄等食物中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D,但通过食物获取的量相对有限。
年龄因素:对于婴幼儿来说,由于户外活动相对较少,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有限,如果维生素D摄入不足,更容易发生佝偻病。比如新生儿出生后,如果没有及时补充维生素D,且日照不足,就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婴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快速阶段,对维生素D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儿童随着年龄增长,户外活动逐渐增多,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增强,同时饮食种类也逐渐丰富,维生素D的摄入途径相对更多,但仍需注意合理补充以满足生长需求。
性别因素:一般来说,不同性别在佝偻病的发生风险上没有明显的本质差异,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个体差异等因素,可能会有一些细微差别,但总体上主要还是与维生素D的摄入和合成情况相关。
生活方式因素:如果儿童长期居住在室内,户外活动极少,皮肤接触紫外线的机会少,就会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增加佝偻病的发生风险。另外,如果儿童的饮食中缺乏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也容易导致维生素D缺乏。
特殊人群风险: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特殊新生儿,由于其体内储存的维生素D较少,且出生后生长发育相对更快,对维生素D的需求更高,所以发生佝偻病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更加注重维生素D的补充。有慢性消化道疾病的儿童,可能会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也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总之,佝偻病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在预防和治疗佝偻病时,要注意保证充足的维生素D摄入和合成,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来预防维生素D缺乏,如婴幼儿应合理补充维生素D,多进行户外活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