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的诊断包括临床症状初筛(40-60岁、男性高发,与吸烟、酗酒、EB病毒感染相关,出现回吸涕带血等需警惕)、影像学检查(鼻咽部MRI可清晰显示解剖结构等,CT可观察骨质结构改变)、鼻咽镜检查(鼻内镜可直接观察并取组织病理检查)、病理活检(经鼻内镜或颈部淋巴结活检,病理发现癌细胞可确诊)。
一、临床症状初筛
年龄与性别因素:鼻咽癌好发于40-60岁人群,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酗酒以及EB病毒感染等因素与鼻咽癌发病相关。若出现回吸涕中带血、单侧鼻塞、耳鸣、听力下降、头痛等症状时,需警惕鼻咽癌可能。例如,有EB病毒感染史且出现上述症状的人群,更应高度重视。
二、影像学检查
鼻咽部MRI(磁共振成像):
作用原理: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并重建出人体信息。它可以清晰显示鼻咽部的解剖结构,对于鼻咽部肿瘤的大小、位置、侵犯范围等情况能提供详细信息。
优势:对软组织的分辨力比CT高,能更好地显示肿瘤与周围血管、神经等结构的关系,尤其适合观察颅底骨质有无破坏以及颅内有无转移等情况。
鼻咽部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作用原理:通过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检查技术,对鼻咽部进行断层扫描,获取横断面图像。可以观察鼻咽部骨质结构的改变,如骨质破坏等情况。
应用情况:能较好地显示鼻咽部的骨性结构,对于判断肿瘤是否侵犯颅底骨质等有一定价值。
三、鼻咽镜检查
鼻内镜检查:
操作过程:将鼻内镜经鼻腔插入,可直接观察鼻咽部的情况,能发现鼻咽部的微小病变。
意义:可以在直视下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这是明确诊断鼻咽癌的重要步骤。例如,通过鼻内镜发现鼻咽部有新生物,可钳取部分组织送病理科进行显微镜下观察,以确定是否为癌细胞。
四、病理活检
活检方法:
经鼻内镜活检:在鼻内镜引导下,对鼻咽部可疑病变组织进行钳取活检。这种方法可以准确获取病变组织,且相对创伤较小。
颈部淋巴结活检:如果患者颈部有肿大淋巴结,可对颈部淋巴结进行穿刺活检或切除活检。因为鼻咽癌可能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通过对颈部淋巴结的病理检查也有助于诊断鼻咽癌。
病理诊断: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获取的病变组织切片,若发现癌细胞,则可确诊为鼻咽癌。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病理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但本质是癌细胞的形态学改变。例如,在儿童鼻咽癌患者中,病理表现也符合鼻咽癌癌细胞的一般特征,但由于儿童身体的特殊性,在检查和诊断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如儿童的配合程度等因素,可能需要适当调整检查方法和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