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息肉阴超表现包括:息肉形态上回声有高、等或稍低回声,呈圆、椭圆或不规则形,边界多清晰,基底部与子宫肌层相连,有蒂息肉可见蒂结构;数量有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育龄期女性表现与一般人群无本质差异,围绝经期女性需与其他宫腔病变鉴别,有子宫内膜炎病史者可能有细微差异。
回声特点:子宫内膜息肉在阴超下通常表现为宫腔内的高回声、等回声或稍低回声团块。高回声的息肉相对较多见,这是因为息肉组织的密度等特性使得超声反射较强。例如,有研究显示约60%-70%的子宫内膜息肉表现为高回声。等回声或稍低回声的息肉也可能存在,其回声与周围子宫内膜组织有一定差异。
形状与边界:息肉一般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多清晰,与周围子宫内膜分界较为明显。但也有部分边界可能欠清晰的情况,不过总体而言多数边界相对清楚。
息肉与子宫肌层的关系
息肉的基底部与子宫肌层相连,阴超可清晰显示息肉蒂部与肌层的附着情况。如果是有蒂的息肉,蒂部回声与息肉主体一致,且蒂部较细时在阴超下可清楚看到从肌层延伸出的蒂结构。
息肉的数量与大小表现
数量:可以是单发,也可以是多发。多发息肉时在阴超图像上能看到多个不同大小、形态的高回声等团块分布在宫腔内。
大小:息肉大小不等,小的息肉可能只有几毫米,大的息肉可达到1-2厘米甚至更大。较小的息肉可能仅表现为宫腔内局部的小的高回声突起,较大的息肉则会占据较大的宫腔空间,改变宫腔的正常形态。
不同人群的表现差异及特殊情况
育龄期女性:育龄期女性子宫内膜息肉阴超表现与一般人群无本质差异,但需结合月经周期情况。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子宫内膜厚度等有变化,不过息肉的回声等特征相对稳定。例如,在增生期或分泌期,息肉的形态特征相对固定,不会因月经周期阶段而有颠覆性改变,但可能在经后复查时大小略有不同,这是因为月经期间子宫内膜的剥脱等可能对息肉有一定影响,但息肉本身的基本超声表现仍可识别。
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子宫内膜可能本身处于不稳定状态,但子宫内膜息肉的阴超表现与非围绝经期女性类似,仍表现为宫腔内的异常回声团块,不过需要注意与其他因激素变化导致的宫腔病变进行鉴别,如子宫内膜癌等,此时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其他检查等综合判断。
有病史人群:对于有子宫内膜炎病史的女性,子宫内膜息肉的阴超表现可能会因为炎症的存在而有一些细微差异,比如息肉周围可能有更明显的回声改变,或者炎症导致子宫内膜局部反应,使得息肉的边界显示可能不如无炎症者清晰,但总体的高回声等基本特征还是存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