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的发生与正气内虚、外邪侵袭、痰瘀互结相关。正气内虚与年龄(小儿脏腑娇嫩、老年人脏腑功能衰退)和病史(有慢性疾病病史耗伤正气)有关;外邪侵袭与生活方式(长期处于不良环境)和性别(不同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下有差异)有关;痰瘀互结与年龄(小儿脾胃弱、老年人脾胃功能减退)和病史(有外伤病史、长期情志不舒)有关。
一、正气内虚
(一)年龄因素
小儿脏腑娇嫩,正气未充,易感受外邪,且小儿生机旺盛但正气易损,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正气更易亏虚,为外邪入侵创造条件,导致急性白血病中正气内虚的情况更易发生。老年人脏腑功能衰退,正气渐亏,气血阴阳不足,自身调节和抵御病邪能力下降,也容易出现正气内虚,使得外邪易乘虚而入引发白血病。
(二)病史影响
有慢性疾病病史的患者,长期患病会耗伤正气,如患有慢性肾病、慢性肝病等,久病伤正,导致正气亏虚,机体抵御病邪的能力减弱,外邪易侵袭,从而增加急性白血病发生中正气内虚的病理基础。
二、外邪侵袭
(一)生活方式与外邪关系
长期处于潮湿、寒冷等不良环境中,易感受寒湿之邪;若生活在温热、潮湿且卫生条件差的环境中,易感受温热毒邪。例如,经常淋雨、居住环境潮湿的人,寒湿之邪易侵袭人体,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为外邪侵袭引发急性白血病埋下隐患。
(二)性别与外邪易感性
从性别角度看,一般无明显差异,但在不同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下有所不同。比如男性若从事一些接触有害物质较多的工作,或有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可能会更易受到外邪侵袭,因为这些因素会损伤机体正气,降低机体对外邪的抵御能力,使得外邪更容易入侵而导致急性白血病相关病理变化。
三、痰瘀互结
(一)年龄与痰瘀形成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若先天脾胃功能较弱,或后天喂养不当,易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聚而成痰;同时小儿气血未充,患病后气血运行易受影响,易形成瘀血,从而导致痰瘀互结。老年人脾胃功能减退,津液输布失常,易生痰浊,且气血运行不畅,易形成瘀血,痰瘀互结在老年人急性白血病发病中更为常见,因为其自身生理功能衰退,痰瘀形成的机制更容易发生。
(二)病史对痰瘀的影响
有过外伤病史的患者,局部气血凝滞,易形成瘀血,若同时存在脏腑功能失调,津液代谢失常,就会导致痰浊内生,痰瘀互结。还有长期情志不舒的患者,情志不舒影响气机运行,气不行则血不行,易导致瘀血形成,同时气机不畅影响津液代谢,津液停聚成痰,进而痰瘀互结,在急性白血病的病因病机中起到重要作用,而有相关病史的患者更易出现这种痰瘀互结的病理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