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路感染临床表现多样,婴儿以全身症状为主,幼儿有尿频等表现,年长儿与成人相似;诊断依靠尿液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抗菌药物治疗;预防需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避免不良生活习惯、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特殊人群要注意药物选择、观察病情及随访。
一、小儿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
小儿尿路感染临床表现多样,婴儿期多以全身症状为主,如发热、拒食、呕吐、腹泻等,部分婴儿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幼儿期除发热外,还可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患儿可能出现哭闹、不愿排尿等情况;年长儿则与成人相似,有尿频、尿急、尿痛、发热、寒战、腰痛等表现。
二、小儿尿路感染的诊断
(一)尿液检查
1.尿常规:离心尿沉渣中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考虑尿路感染;同时可有红细胞,尿蛋白可呈阳性。
2.尿细菌学检查: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10CFU/ml可确诊尿路感染;10-10CFU/ml为可疑,需复查;<10CFU/ml可能为污染。此外,膀胱穿刺尿培养见细菌生长可确诊。
(二)影像学检查
对于反复尿路感染或迁延不愈的小儿,需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检查,可了解肾脏形态、大小、有无结石、积水等;必要时可行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以检测有无膀胱输尿管反流等解剖异常。
三、小儿尿路感染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1.多饮水:增加尿量,起到冲洗尿道的作用,减少细菌在尿道停留的时间,有助于缓解症状和促进病情恢复。
2.注意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女婴应从前向后擦拭,防止粪便污染尿道;男婴应翻包皮清洗。
(二)抗菌药物治疗
根据尿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常见的药物有头孢菌素类等。一般疗程为7-10天,对于反复尿路感染或有复杂因素的患儿,疗程可能延长。
四、小儿尿路感染的预防
(一)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育小儿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尤其是饭前便后;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勤换内裤。
(二)避免不良生活习惯
鼓励小儿多饮水,不憋尿,及时排尿。对于婴幼儿,要及时更换尿布,避免尿液长时间刺激尿道。
(三)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如有先天性尿路畸形等基础疾病,应及时就医治疗,纠正解剖异常,降低尿路感染的复发风险。
五、特殊人群(小儿)尿路感染的注意事项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尿路感染时需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尽量避免使用对小儿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的药物。同时,要密切观察小儿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尿液性状等,如有异常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对于存在膀胱输尿管反流等解剖异常的小儿,要定期随访,监测肾脏功能等情况,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