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路感染检查包括尿液检查(尿常规、尿细菌学检查)、血液检查(血常规、血肌酐和尿素氮)、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核素检查),尿常规是筛查常用方法,尿培养是金标准,血常规助判感染程度,血肌酐等评估肾功能,超声可查肾脏结构,VCUG看反流等,核素查肾脏实质瘢痕,需综合因素选合适检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并注意特殊情况。
尿细菌学检查:
尿培养:是诊断尿路感染的金标准。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10CFU/ml可确诊;10-10CFU/ml为可疑,需复查;<10CFU/ml多为污染。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儿,尿培养菌落计数≥103CFU/ml且有相应症状时可考虑尿路感染。尿培养可以明确病原菌,有助于针对性选择抗生素治疗。
血液检查
血常规:急性尿路感染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可升高,慢性尿路感染时可能无明显变化或仅有轻度升高。通过血常规可以初步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但不能单独依靠血常规确诊尿路感染。
血肌酐、尿素氮:对于反复尿路感染或怀疑有肾功能损害的患儿,需要检测血肌酐和尿素氮,以评估肾功能情况。如果患儿存在长期尿路感染,可能会影响肾功能,导致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小儿尿路感染常用的无创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结构,有无肾盂积水、结石、囊肿等异常。对于首次发生尿路感染的2岁以下婴儿,超声检查有助于发现尿路畸形等解剖异常情况,因为小婴儿尿路感染往往与尿路结构异常相关。超声检查方便、无辐射,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
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适用于反复尿路感染、首次尿路感染伴有发热且2次尿培养为同一菌株、超声等检查发现尿路异常的患儿。该检查可以观察膀胱输尿管反流情况以及尿道结构。膀胱输尿管反流是小儿尿路感染的重要易感因素之一,VCUG能明确反流的程度和部位,对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但该检查需要向膀胱内注入造影剂,存在一定的辐射风险,操作时需谨慎。
核素检查:如DMSA(二巯基丁二酸)扫描,可用于评估肾脏实质瘢痕形成情况,对于既往有尿路感染病史的患儿,能早期发现肾脏瘢痕,这对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核素检查是一种相对无创的评估肾脏实质的方法,但需要使用放射性核素,检查时需权衡辐射风险与诊断价值。
小儿尿路感染的检查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年龄、症状等多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以明确诊断并指导治疗。同时,在检查过程中要注意患儿的特殊情况,如女婴留尿的特殊性、小婴儿可能存在的尿路结构异常等情况,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