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鹅口疮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口腔黏膜白色乳凝块样物等,原因包括口腔卫生不佳和免疫力低下,非药物干预有口腔清洁和改善营养状况,药物治疗用制霉菌素等需谨慎,特殊人群婴儿护理治疗要注意轻柔、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及关注病史相关情况。
婴儿鹅口疮的原因
口腔卫生不佳:婴儿的口腔自洁能力差,如果不注意口腔清洁,就容易滋生白色念珠菌。例如,母乳喂养的婴儿,妈妈的乳头清洁不彻底;人工喂养的婴儿,奶瓶、奶嘴消毒不严格等,都可能导致白色念珠菌感染。
免疫力低下:婴儿尤其是新生儿和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抵抗力较弱,更容易受到白色念珠菌的侵袭。比如,一些患有基础疾病的婴儿,或者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婴儿,免疫力会进一步降低,增加鹅口疮的发病风险。
婴儿鹅口疮的非药物干预措施
口腔清洁
母乳喂养婴儿:每次喂奶前后,妈妈要用温水清洁乳头,保持乳头的清洁卫生。喂奶后,可以给婴儿喂少量温水,起到冲洗口腔的作用。
人工喂养婴儿:要严格做好奶瓶、奶嘴的清洁与消毒。每次使用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定期煮沸消毒,一般建议每天煮沸消毒一次,每次10-15分钟。
改善营养状况:对于婴儿来说,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很重要。母乳喂养的婴儿要确保妈妈营养均衡,以提高乳汁质量;人工喂养的婴儿要选择适合的配方奶,按照正确的冲调比例进行喂养,保证婴儿获得足够的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婴儿鹅口疮的药物治疗注意事项(仅提及药物名称)
制霉菌素:如果鹅口疮较为严重,可能需要使用抗真菌药物。制霉菌素是常用的治疗鹅口疮的药物之一,但对于婴儿的使用需要谨慎。一般是将制霉菌素研成粉末,涂抹在婴儿的口腔患处。但要注意,低龄婴儿使用时要避免药物被误吸等情况发生。同时,使用药物治疗时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不能自行随意用药。
特殊人群(婴儿)的温馨提示
年龄因素:婴儿的各个器官功能发育尚未成熟,在护理和治疗鹅口疮时,要特别注意操作的轻柔。比如在清洁口腔和涂抹药物时,动作一定要轻缓,避免损伤婴儿的口腔黏膜。
生活方式:要保持婴儿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对婴儿的衣物、玩具等进行清洗和消毒。同时,要注意室内的温度和湿度适宜,一般室内温度保持在22-25℃,湿度保持在50-60%为宜,这样有利于婴儿的舒适和健康,也有助于鹅口疮的恢复。
病史因素:如果婴儿有早产、免疫力低下等病史,在发生鹅口疮时要更加重视。及时带婴儿就医,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规范的治疗和护理,密切观察婴儿的病情变化,如口腔症状是否加重、是否出现拒食等全身症状加重的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复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