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症的引发因素包括泪液动力学异常(水样液缺乏及脂质层异常)、泪液成分异常(维生素A缺乏及炎症相关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年龄、性别、生活方式、药物、眼部手术、全身疾病等),不同因素分别有其具体影响机制,如自身免疫病等致水样液缺乏,睑板腺功能障碍等致脂质层异常,长期维A摄入不足等致泪液成分异常,各因素综合作用导致干眼症发生。
脂质层异常:睑板腺功能障碍是常见原因,睑板腺分泌的脂质层对于维持泪膜的稳定性至关重要。长期熬夜、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睑板腺的正常分泌,使得脂质层分泌不足或成分异常,从而引发干眼症。另外,脂溢性皮炎等疾病可能累及睑板腺,导致其功能异常。
泪液成分异常
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A参与眼表上皮的正常分化和维持,长期维生素A摄入不足,如饮食中缺乏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胡萝卜等),会引起眼表上皮干燥、角化,影响泪液的正常分泌和泪膜稳定性,儿童如果长期挑食、偏食,容易出现维生素A缺乏,进而增加患干眼症的风险。
炎症相关因素:眼表的慢性炎症反应会影响泪液的成分和分泌。例如,结膜炎等眼部炎症疾病,炎症细胞的浸润和炎症介质的释放会破坏泪腺的正常功能以及泪膜的稳态,使得泪液的渗透压升高等,引发干眼症。一些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也可能通过全身免疫反应影响眼表,导致泪液成分异常。
其他因素
年龄因素:儿童由于泪液分泌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对更容易出现泪液分泌不足等情况;老年人不仅泪腺功能衰退,而且眼表上皮细胞更新能力下降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使其成为干眼症的高发人群。
性别因素:如前所述,女性在更年期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原因,相比男性更易患干眼症,此外,女性在生理期、孕期等特殊生理时期,体内激素波动也可能影响泪液分泌和眼表状态。
生活方式因素: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如每天连续使用电脑、手机等超过4小时,会使眨眼频率明显减少,泪膜破裂时间缩短,容易引发干眼症;长期处于空调环境或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也会加速泪液的蒸发,增加患干眼症的几率。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泪液分泌,如抗组胺药、抗抑郁药、降压药等,长期服用这类药物的人群需要密切关注眼部情况,警惕干眼症的发生。
眼部手术因素:如角膜屈光手术等,可能会损伤泪膜的稳定性相关结构,导致术后出现干眼症的并发症,患者在术后需要遵循医嘱进行护理和治疗。
全身疾病因素: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血糖状态可能影响泪腺的神经支配和泪液分泌;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外分泌腺,其中泪腺和唾液腺是常见受累部位,患者常出现明显的干眼症和口干等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