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胀气可通过揉腹法(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环形揉动,促肠道蠕动、调脾胃)、摩胁肋法(两胁部自上而下轻柔摩动,疏肝理气)、按揉足三里穴(按揉外膝眼下3寸等位置的足三里穴,调脾胃)、揉板门法(揉手掌大鱼际平面的板门穴,健脾和胃消食化滞)来缓解,推拿时要注意环境和手部温度、手法轻柔准确,严重或未缓解需及时就医。
一、揉腹法
1.操作方法:让小儿仰卧,家长用手掌以肚脐为中心,做顺时针环形揉动。揉腹时力度要适中,一般每分钟揉100-120次左右,每次揉3-5分钟。
2.作用原理:通过顺时针揉腹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气体排出。从中医角度来看,能够调理脾胃功能,改善脾胃气滞的情况,从而缓解肠胀气。对于小儿来说,肠道功能发育尚未完善,揉腹这种物理方法较为安全,不会对小儿造成不良刺激。
二、摩胁肋法
1.操作方法:小儿仍然仰卧,家长用双手从小儿的两胁部开始,自上而下进行摩动。摩动的范围主要是胁肋部,手法要轻柔,频率大约每分钟60-80次,每次摩动1-2分钟。
2.作用原理:胁肋部与肝胆等脏腑相关,摩胁肋可以疏肝理气,有助于气机的顺畅运行。小儿由于饮食不节等原因容易出现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肠道的气机,摩胁肋法可以调节这种气机不畅的情况,对肠胀气有缓解作用。此方法符合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对小儿身体无明显伤害。
三、按揉足三里穴
1.操作方法:足三里穴位于小儿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家长用拇指按揉小儿的足三里穴,每侧穴位按揉1-2分钟,频率大约每分钟100-120次。
2.作用原理: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按揉足三里可以调节脾胃功能,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脾胃功能改善后,肠道的消化吸收和气机运行都会得到改善,从而缓解肠胀气。对于小儿来说,足三里穴按揉相对安全,能够在不使用药物的情况下起到调理脾胃的作用,符合优先非药物干预的原则。
四、揉板门法
1.操作方法:板门穴在小儿手掌大鱼际平面。家长用拇指揉小儿的板门穴,揉动时力度要均匀,每次揉1-2分钟。
2.作用原理:从中医角度讲,板门穴与脾胃密切相关,揉板门可以健脾和胃、消食化滞。小儿肠胀气往往与脾胃功能失调、食积有关,揉板门能够帮助消化积食,调节脾胃气机,进而缓解肠胀气。这种方法针对小儿的生理特点,操作简单且安全。
在进行小儿肠胀气推拿时,要注意环境温度适宜,避免小儿受凉。同时,推拿者的手部要温暖,手法要轻柔、平稳、准确。如果小儿肠胀气情况较为严重,或者经过推拿后没有明显缓解,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有其他疾病因素导致,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以保障小儿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