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肝癌的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和肝穿刺活检。影像学检查中超声可初步筛查,增强CT有“快进快出”强化特点,MRI对小肝癌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高;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中甲胎蛋白(AFP)是常用标志物但需鉴别;肝穿刺活检可明确性质但有创需评估风险。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CT扫描是诊断小肝癌的重要手段。动脉期病灶多表现为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强化程度低于周围肝实质,呈现“快进快出”的强化特点。CT能够较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数目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等。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有不同病史的患者,CT检查都可较好地进行,它可以准确发现直径1cm以上的小肝癌病灶,并且对于判断肿瘤是否侵犯血管等情况有重要价值。例如,对于有乙肝病史的患者,通过增强CT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小肝癌病灶,以便早期干预。
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对小肝癌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尤其是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对小肝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MRI在显示肿瘤的细节方面优于CT,能够更清晰地分辨肿瘤与周围肝组织的关系,对于一些不典型的小肝癌病灶的诊断更有优势。在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中,MRI检查都可应用,对于有肾功能不全不能做增强CT的患者,MRI增强检查是较好的替代选择。例如,对于女性患者,MRI检查在显示肝脏病灶的细节上可能有更好的表现,有助于准确诊断小肝癌。
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
甲胎蛋白(AFP):AFP是目前诊断肝癌常用的血清学标志物之一。大多数小肝癌患者的AFP会升高,但也有部分小肝癌患者AFP正常。AFP的浓度与肿瘤大小有一定相关性,一般来说,肿瘤越大,AFP升高的比例越高。在临床上,对于有乙肝、丙肝等肝病病史的人群,定期监测AFP有助于早期发现小肝癌。例如,有乙肝病史的患者,即使AFP轻度升高,也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进一步排查是否存在小肝癌病灶。不过,AFP升高并不一定就是肝癌,一些良性肝病如肝炎、肝硬化等也可能导致AFP轻度升高,需要注意鉴别诊断。
肝穿刺活检
对于一些通过影像学检查和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仍难以明确诊断的小肝癌疑似病灶,可考虑肝穿刺活检。肝穿刺活检可以获取组织学证据,明确病灶的性质。但肝穿刺活检属于有创检查,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出血、感染等。在进行肝穿刺活检前,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等情况,对于有严重出血倾向、大量腹水等情况的患者要谨慎选择。例如,对于老年患者,在进行肝穿刺活检前需要更仔细地评估其身体状况,包括凝血功能、心肺功能等,以降低活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