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结石有疼痛(包括排尿痛、肾绞痛)、排尿异常(排尿困难、尿频尿急)、血尿等症状,治疗有保守治疗(适用于较小结石,大量饮水、适当运动)、器械取石(前尿道结石用镊子等取或推回膀胱,后尿道结石推回膀胱按膀胱结石处理)、手术治疗(适用于较大或保守等无效的结石,如尿道切开取石术等,合并尿道狭窄者需同时处理)。
排尿痛:结石在尿道内移动时,会引起尿道的疼痛,疼痛可表现为刺痛或灼痛,部分患者疼痛较为剧烈,排尿时疼痛症状往往较为明显,且疼痛可放射至阴茎头部等部位。例如,前尿道结石患者在排尿时,疼痛多局限在结石部位,后尿道结石疼痛可放射至会阴部或耻骨上区。
肾绞痛:部分尿道结石可能是由上尿路结石排至尿道所致,此时患者可能会伴有肾绞痛,疼痛位于腰部或上腹部,呈阵发性发作,疼痛较为剧烈,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排尿异常:
排尿困难:结石堵塞尿道可导致排尿困难,表现为排尿费力,尿线变细、射程变短,甚至出现尿滴沥。小儿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时哭闹不安,用手拉扯阴茎等表现。
尿频、尿急:结石刺激尿道黏膜,可引起尿频、尿急症状,患者频繁有尿意,但每次尿量较少。
血尿:
尿道黏膜受到结石的摩擦、损伤,可出现血尿,多为镜下血尿,也可为肉眼血尿,表现为尿液呈红色。例如,排尿终末时血尿较为明显,这是因为结石在尿道末端,排尿终末时结石对尿道黏膜的摩擦更为明显。
尿道结石的治疗
保守治疗:
适用于较小结石:对于直径小于0.6cm、表面光滑、结石以下尿道无梗阻的尿道结石,可采用保守治疗。大量饮水,每日饮水量在2000-3000ml以上,以增加尿量,促进结石排出。对于小儿患者,更要鼓励其多饮水,通过尿液的冲刷作用帮助结石排出。同时,可适当进行跳跃等运动,也有助于结石的排出。
器械取石:
前尿道结石:对于位于尿道舟状窝的结石,可注入润滑油后,用镊子将结石取出。对于前尿道结石,还可在局部麻醉下,先向尿道内注入液体石蜡,然后用血管钳将结石取出,或用尿道探条将结石轻轻推入膀胱,再按膀胱结石处理。小儿患者操作时要更加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
后尿道结石:可在麻醉下用金属尿道探条将结石推回膀胱,然后按膀胱结石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
适用于较大或保守治疗无效的结石:对于较大的尿道结石或保守治疗、器械取石失败的患者,需采用手术治疗。例如,尿道切开取石术,通过手术切开尿道,取出结石。对于合并尿道狭窄的患者,可能需要同时处理尿道狭窄,如行尿道成形术等。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尿道组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小儿患者,手术操作要更加精细,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