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白血病通过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等变化,骨髓穿刺检查可观察骨髓象,染色体检查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Ph染色体等特征性异常,分子生物学检查可检测相关融合基因等,生化检查可见血尿酸、乳酸脱氢酶等变化,且儿童、老年、女性慢性白血病患者检查有不同需注意之处。
分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外周血分类中可见各阶段粒细胞,以中性中幼、晚幼和杆状核粒细胞居多;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主要以成熟淋巴细胞增多为主,可占白细胞分类的50%~90%。
骨髓穿刺检查
骨髓象: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粒红比例明显增高,其中粒细胞系占比显著增多,可达90%以上,以中性中幼粒、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居多;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淋巴细胞显著增多,比例>40%,且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骨髓象是诊断慢性白血病的重要依据,通过骨髓穿刺获取骨髓液进行涂片、染色等检查,可以观察骨髓细胞的形态、数量和比例等情况。
染色体检查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约90%以上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存在Ph染色体(费城染色体),即t(9;22)(q34;q11),这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特征性染色体异常,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分型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部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可出现染色体异常,如12号染色体三体等,但不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Ph染色体具有特异性。
分子生物学检查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检测到BCR-ABL融合基因,这是由于Ph染色体导致9号染色体上的ABL基因与22号染色体上的BCR基因融合形成的,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病的重要分子机制,也是诊断和监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重要指标。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进行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等分子生物学检查,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生化检查
血尿酸:白血病细胞增殖速度快,核酸代谢增加,可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慢性白血病患者在疾病进展期可能出现血尿酸增高的情况,血尿酸增高可增加尿酸性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乳酸脱氢酶:白血病细胞破坏增多时,乳酸脱氢酶水平可升高,尤其是在疾病活动期,乳酸脱氢酶升高程度往往与白血病细胞的负荷相关。
对于儿童慢性白血病患者,检查时需更加关注儿童的生理特点,如儿童骨髓穿刺时要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操作要更加轻柔,避免对儿童造成过多的痛苦和损伤。对于老年慢性白血病患者,要考虑其可能合并的其他基础疾病,在进行各项检查时要评估患者的身体耐受性,必要时调整检查方案。女性患者在进行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时,要注意避开月经期等特殊生理时期,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