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症相关病因包括泪液分泌不足、泪液蒸发过强、泪膜不稳定。泪液分泌不足与泪腺疾病(年龄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支配异常(神经系统疾病)有关;泪液蒸发过强与睑板腺功能障碍(生活方式因素、年龄因素)有关;泪膜不稳定与眼表疾病(结膜炎、角膜病变)、药物因素有关。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泪腺功能会逐渐衰退,导致泪液分泌减少,这是老年人易患干眼症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流行病学研究发现,65-74岁年龄段人群干眼症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年轻人群,与泪腺随年龄退化有关。
自身免疫性疾病:像干燥综合征,这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外分泌腺体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泪腺和唾液腺,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泪腺组织,导致泪腺分泌泪液的功能受损。据统计,约50%-60%的干燥综合征患者会合并干眼症。
神经支配异常:
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影响泪液分泌的神经调节。帕金森病患者由于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可能导致泪腺分泌泪液的神经传导出现障碍,进而引起泪液分泌不足。有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中干眼症的发生率较正常人群显著升高。
泪液蒸发过强相关病因
睑板腺功能障碍: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群,长时间盯着屏幕,眨眼频率会明显减少,这会影响睑板腺的正常分泌和泪膜的稳定性。例如,每天连续使用电子设备超过4小时的人群,睑板腺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于使用时间短的人群。此外,长期化眼妆的女性,化妆品残留等可能堵塞睑板腺开口,影响睑板腺分泌物的正常排出,导致睑板腺功能障碍,进而引起泪液蒸发过强。
年龄因素:中年以后睑板腺功能会逐渐出现衰退迹象,睑板腺分泌的脂质成分发生变化,质量下降,容易导致泪液蒸发过强。研究显示,40-60岁人群睑板腺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人。
泪膜不稳定相关病因
眼表疾病:
结膜炎:各种类型的结膜炎,如细菌性结膜炎、病毒性结膜炎等,炎症会影响眼表的微环境,破坏泪膜的结构和稳定性。例如,细菌性结膜炎时,眼表的炎症细胞浸润、分泌物增多等会干扰泪膜的正常组成和功能,导致泪膜不稳定,引发干眼症症状。
角膜病变:角膜炎等角膜病变会损伤角膜上皮,影响泪膜与角膜上皮的相互作用。角膜上皮受损后,泪膜的黏附性下降,泪膜容易破裂,从而导致干眼症。如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由于角膜上皮的损伤,常伴有干眼症的表现。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能影响泪膜状态,例如长期使用某些抗组胺药、抗抑郁药、降压药等,这些药物可能抑制泪液分泌或改变泪膜的成分。有研究报道,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高血压患者,干眼症的发生率有所增加,可能与药物对泪液分泌的抑制作用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