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和子宫癌不是一回事,解剖部位及定义不同,宫颈癌在宫颈,由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引起,不同年龄女性可发病,性生活活跃者风险高;子宫癌广义包括多种,通常指子宫内膜癌,多见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与雌激素等因素相关。病理类型、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也有差异,特殊人群治疗需各有考量,宫颈癌年轻有生育要求者要兼顾生育,子宫内膜癌老年患者要综合评估身体状况并关注心理。
宫颈癌:是发生在子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子宫颈是子宫的下端部分,连接阴道。宫颈癌主要由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引起,不同年龄阶段女性均可发病,性生活活跃的女性相对风险较高。
子宫癌:广义上的子宫癌包括子宫内膜癌和子宫肉瘤等,通常所说的子宫癌一般指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多见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其发生与雌激素长期刺激、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相关。
病理类型:
宫颈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鳞状细胞癌、腺癌和腺鳞癌等。
子宫内膜癌:常见病理类型有内膜样腺癌、浆液性癌、黏液性癌等。
临床表现:
宫颈癌: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阴道流血(接触性出血或不规则阴道流血)、阴道排液(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有腥臭味的阴道排液),晚期可出现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痛等症状。
子宫内膜癌:主要表现为阴道流血,多为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未绝经者可表现为月经紊乱、经量增多等;阴道排液多为血性液体或浆液性分泌物,合并感染时可有脓血性排液、恶臭;晚期可出现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等。
诊断方法:
宫颈癌:通过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等明确诊断。
子宫内膜癌: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通过分段诊刮(刮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宫腔镜检查等进行诊断。
治疗原则:
宫颈癌:治疗方法根据临床分期、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等综合制定,主要治疗手段有手术、放疗、化疗等。早期宫颈癌以手术治疗为主,中晚期宫颈癌多采用放化疗联合治疗。
子宫内膜癌: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根据手术病理分期及高危因素决定是否辅助放疗、化疗等。
特殊人群方面,对于宫颈癌患者,年轻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可能需要在治疗时兼顾保留生育功能,需与医生充分沟通治疗方案对生育的影响;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时需综合评估身体状况,考虑手术、放化疗等对机体功能的影响,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因为无论是宫颈癌还是子宫癌,都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特殊人群更需要得到细致的关怀和专业的医疗照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