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结石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结果,包括原发于尿道的尿道狭窄、尿道憩室、尿道异物,以及继发于上尿路或膀胱的膀胱结石排入尿道、上尿路结石排入尿道;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女性尿道解剖异常、长期饮水少、有泌尿系统感染病史及儿童等易患,需注意相关情况。
一、原发于尿道的结石
1.尿道狭窄:尿道狭窄会导致尿液通过不畅,尿液中的晶体物质容易在狭窄部位沉积,逐渐形成结石。例如,先天性尿道狭窄、外伤性尿道狭窄或医源性尿道狭窄等情况,都可能增加尿道结石形成的风险。在儿童中,先天性尿道外口狭窄是导致原发尿道结石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尿道管径较细,尿液流动受阻,尿液中的矿物质等成分易析出沉积。
2.尿道憩室:尿道憩室是尿道周围与尿道相通的囊性腔隙,尿液容易在憩室内潴留,尿液中的成分就会逐渐浓缩,晶体物质沉淀,进而形成结石。女性尿道憩室相对男性更常见,这与女性尿道的解剖结构特点有关,女性尿道短而宽,更容易发生憩室相关的结石问题。
3.尿道异物:尿道内进入异物,如尿道内的残留缝线、小玩具等,异物会作为核心,促使尿液中的晶体围绕其沉积形成结石。这种情况在儿童中较为常见,比如儿童将小物件塞入尿道内,若未及时取出,就可能引发尿道结石。
二、继发于上尿路或膀胱的结石
1.膀胱结石排入尿道:当膀胱内形成结石后,在排尿过程中,结石可能随尿液排出至尿道。膀胱结石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膀胱出口梗阻(男性前列腺增生等)、膀胱憩室、神经源性膀胱等导致尿液潴留,尿液中的成分沉淀形成结石。例如,男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由于排尿困难,膀胱内尿液长期潴留,容易形成膀胱结石,之后结石可能排出到尿道。
2.上尿路结石排入尿道:肾脏或输尿管的结石在排出过程中,经过尿道时停留于尿道狭窄等部位而形成尿道结石。上尿路结石的形成与尿液中晶体物质过饱和、抑制晶体形成物质减少、尿路梗阻、感染等因素有关。比如,一些高钙血症患者,尿液中钙含量升高,容易形成肾脏结石,结石在排出过程中可能卡在尿道导致尿道结石形成。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尿道结石形成上有不同的特点。例如,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是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的高发人群,因为前列腺增生导致膀胱出口梗阻;女性如果存在尿道解剖结构异常,如尿道憩室等,也容易发生尿道结石;长期饮水过少、尿液浓缩的人群,无论男女,都更容易使尿液中的晶体物质沉淀,增加尿道结石形成的风险;有泌尿系统感染病史的人群,感染会改变尿液的理化性质,促进结石形成。对于儿童尿道结石,要特别注意是否有尿道异物等情况,家长应加强对儿童的看护,避免儿童将异物塞入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