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诊断子宫内膜结核,需进行病史采集,询问月经等情况;实验室检查包括PPD试验、血沉、结核杆菌DNA检测等;影像学检查有超声检查、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还有子宫内膜组织病理检查,如诊断性刮宫和宫腔镜检查,不同年龄、性别患者检查需考虑差异及相关注意事项。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情况,如月经量是否减少、闭经等;有无结核接触史;是否有低热、盗汗、乏力等结核中毒症状。这些信息有助于初步推测可能存在子宫内膜结核的可能性,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比如年轻女性可能更关注月经改变与结核的关联,而老年患者的结核中毒症状可能不典型。
2.实验室检查
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通过皮内注射结核菌素,观察注射部位的反应来判断是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若为阳性,提示有结核感染的可能,但不能确诊为子宫内膜结核,不同年龄人群的PPD试验阳性意义有所不同,儿童阳性需要更谨慎评估是否为活动性结核。
红细胞沉降率(血沉):血沉加快常提示体内有炎症反应,结核患者多会出现血沉增快,但血沉增快也可见于其他炎症性疾病,年龄较小的儿童血沉生理性增快的情况较多,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结核杆菌DNA检测(PCR-探针法等):通过检测痰液、子宫内膜组织等标本中的结核杆菌DNA,提高结核杆菌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不同性别患者的标本采集方式可能因生理结构不同而有差异,比如女性采集子宫内膜标本时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
3.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子宫大小、宫腔内情况,如是否有宫腔粘连、内膜厚度等。子宫内膜结核患者超声下可能表现为内膜不均匀、宫腔内有异常回声等,但超声检查的准确性有限,不同年龄女性的子宫超声表现有生理差异,儿童子宫超声表现与成人不同。
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可了解输卵管是否通畅、宫腔形态等。子宫内膜结核患者造影可能显示宫腔狭窄、变形,输卵管呈串珠样改变等,但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能显示不典型,年龄较大的女性进行造影时要考虑其耐受情况。
4.子宫内膜组织病理检查
诊断性刮宫:是诊断子宫内膜结核最可靠的方法。通过刮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若在病理切片中找到结核结节或干酪样坏死等结核特异性病变即可确诊。但刮宫操作有一定风险,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操作时要轻柔,避免损伤子宫。刮宫后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血、感染等情况,不同年龄患者刮宫后的恢复护理有所不同。
宫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宫腔内病变情况,如内膜有无充血、溃疡、瘢痕等,并可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相比诊断性刮宫更直观,但同样要考虑患者年龄等因素,儿童进行宫腔镜检查需谨慎评估必要性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