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是否患肝癌需综合多方面,早期症状不明显,有肝区痛、乏力消瘦等;高危人群如肝病、酗酒者需定期筛查;影像学检查有超声、CT、MRI;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等可辅助,要综合症状、高危因素、影像及标志物判定。
一、症状表现方面
肝癌早期通常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一些表现。比如肝区疼痛,多为右上腹持续性隐痛、胀痛或刺痛,这是因为肿瘤生长使肝包膜受牵拉。还有乏力、消瘦,患者会感觉体力下降,体重逐渐减轻,这与肿瘤消耗机体能量等有关。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消化道症状,像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易被忽视。另外,有的患者会有低热,一般体温在37.5-38℃左右,可能是肿瘤坏死物吸收等原因导致。
二、高危人群筛查
有基础肝病的人群:患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患者,以及有肝硬化病史的人属于肝癌高危人群。例如,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比正常人群高得多,因为乙肝病毒持续感染会导致肝细胞反复损伤修复,逐渐引发癌变。对于这类人群建议定期进行筛查,一般每6个月检测甲胎蛋白(AFP)和肝脏超声检查。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在肝癌患者血清中含量会明显升高,不过也有部分肝癌患者AFP不升高。肝脏超声可以发现肝脏内是否有占位性病变等情况。
长期酗酒人群:长期大量饮酒会引起酒精性肝病,进而发展为肝硬化,增加肝癌发生风险。这类人群也需要定期进行相关检查,监测肝脏状况。
三、影像学检查
肝脏超声:是常用的筛查方法,可发现肝脏内直径1-2cm以上的病变。它能直观显示肝脏的形态、结构以及有无占位,而且价格相对便宜、操作简便。但对于一些较小的、位置特殊的病变可能存在一定漏诊率。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病变的大小、数目、形态等。增强CT还可以通过对比剂的增强情况来判断病变的血供情况,有助于鉴别肝癌与其他肝脏占位性病变,如肝血管瘤等。例如,肝癌在增强CT上通常表现为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快速廓清。
磁共振成像(MRI):对肝癌的诊断价值较高,尤其是对于小于1cm的肝癌以及血管侵犯的诊断更具优势。在MRI上,肝癌病灶在T1加权像上多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多呈高信号,增强扫描也有其特定的强化特点。
四、肿瘤标志物检查
甲胎蛋白是较为常用的肝癌相关肿瘤标志物,不过如前所述,部分肝癌患者AFP可不升高。另外,还有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等肿瘤标志物也可用于肝癌的辅助诊断。但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一定就是肝癌,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等综合判断。
总之,判断是否得了肝癌需要综合患者的症状表现、高危因素、影像学检查以及肿瘤标志物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判定,一旦怀疑有肝癌可能,应进一步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