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鹅口疮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有症状表现,需从哺乳卫生、口腔清洁、增强免疫力等方面预防,可局部用2%碳酸氢钠溶液和制霉菌素混悬液治疗,特殊人群护理要注意喂养、口腔护理操作及病情观察等。
一、新生儿鹅口疮的定义
新生儿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尤其好发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儿,或母亲有阴道念珠菌感染的新生儿。白色念珠菌常存在于健康人的口腔、肠道、阴道等部位,当新生儿口腔局部抵抗力下降时,就会引发感染。
二、新生儿鹅口疮的症状表现
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强行剥离后局部黏膜潮红、粗糙,可有溢血。一般不伴有全身症状,但严重时可累及食管、肠道、喉、气管、肺等,出现吞咽困难、拒食、呼吸困难等相应症状。
三、新生儿鹅口疮的预防措施
哺乳卫生:母亲喂奶前应洗净双手和乳头,保持乳头清洁。如果是人工喂养,奶瓶、奶嘴等器具要严格消毒,可通过煮沸消毒等方式,一般煮沸10-15分钟即可达到消毒效果。
口腔清洁:在新生儿每次喂奶后,可喂少量温开水,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相当于起到了冲洗口腔的效果,减少残留奶液在口腔内滋生细菌的可能。
增强免疫力:对于健康的新生儿,要保证其充足的营养摄入,若为早产儿等免疫力相对低下的新生儿,必要时可在医生评估下采取适当措施来增强免疫力。
四、新生儿鹅口疮的治疗方法
局部用药:常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一般在喂奶前后进行,清洗后可在口腔局部涂抹制霉菌素混悬液,制霉菌素能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繁殖。
针对特殊情况:如果新生儿鹅口疮是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原因引起的,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适当调整抗生素的使用,但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调整抗生素需要综合评估患儿的病情和整体情况,以避免感染加重等情况。对于母亲有阴道念珠菌感染的新生儿,母亲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以避免交叉感染,母亲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阴道念珠菌感染。
五、特殊人群(新生儿)的护理注意事项
喂养方面:喂养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喂养姿势,避免新生儿呛奶。如果使用奶瓶喂养,要注意奶瓶的角度,让奶液充满奶嘴,避免新生儿吸入空气。同时,要按照规定进行奶瓶等器具的消毒,防止再次感染。
口腔护理操作:进行口腔清洁和涂抹药物等操作时,动作一定要轻柔,避免损伤新生儿的口腔黏膜。要使用干净、柔软的棉球等工具,蘸取相应溶液或药物进行操作。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新生儿鹅口疮的病情变化,包括白色斑片的范围是否扩大、新生儿的进食情况、有无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等。如果发现病情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