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血病发烧有反复、热型不规则等特点,伴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与感染性、非感染性发烧有区别,白血病发烧儿童需注意皮肤清洁、监测体温并依情况采取降温及补水等护理措施。
伴随症状方面
贫血相关表现:患儿可能同时伴有面色苍白、乏力、活动后气促等症状,这是因为白血病影响了正常造血,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携氧能力下降。例如,在血常规检查中可发现血红蛋白降低,正常儿童血红蛋白值随年龄不同有差异,新生儿约170~200g/L,1~4个月婴儿约90~140g/L,4~6个月婴儿约100~140g/L,6岁以上儿童约110~160g/L,白血病患儿血红蛋白值会低于正常范围。
出血表现:部分患儿会出现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这是由于白血病细胞抑制了正常血小板的生成,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血小板正常范围在(100~300)×10/L,白血病患儿血小板值往往低于正常。
肝脾淋巴结肿大:可触及肝、脾、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时可在腹部摸到肿块,淋巴结肿大常见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这是白血病细胞浸润所致。
与其他原因引起发烧的区别
感染性发烧对比
一般感染性发烧多有明确的感染灶,比如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除了发烧外,还会有咳嗽、咳痰、肺部啰音等呼吸道感染的典型表现;病毒感染引起的流感,常伴有明显的鼻塞、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而且感染性发烧通过抗感染等针对性治疗后,体温多能较快得到控制,一般经过规范治疗数天内体温可恢复正常。而儿童白血病引起的发烧,抗感染治疗往往效果不佳,发热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且常伴有白血病相关的其他表现。
非感染性发烧对比
非感染性发烧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的发烧,除了发热外,多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其他特征性表现,比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除发热外,还会有关节疼痛、肿胀、皮疹等表现,且通过自身免疫调节等治疗手段,与白血病发烧有不同的转归,白血病引起的发烧不会因这类非感染非白血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手段而改善。
特殊人群(儿童)的护理注意事项
对于白血病发烧的儿童,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勤换衣物,避免皮肤感染加重发热情况。因为患儿免疫力低下,皮肤感染可能成为继发感染的源头。
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可使用合适的体温计(如电子体温计等)定时测量体温,根据体温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若体温在38.5℃以下,可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若体温超过38.5℃,由于儿童肝肾功能等尚未发育完全,应避免随意使用成人退烧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儿童的退热措施,同时要保证患儿充足的水分摄入,防止发热引起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