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刮痧前要做好环境、器具、患者准备,操作时颈部刮拭风池穴周围、背部刮拭大椎穴及膀胱经、肩部刮拭肩井穴及肩部,刮痧后要保暖、饮水并观察反应,儿童等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相关事项。
一、刮痧前的准备
1.环境准备:选择通风良好、温暖的室内环境进行刮痧,避免在风口处操作,防止患者因刮痧后毛孔开放而受凉。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要确保环境温度适宜,一般保持在25℃-28℃左右较为合适。
2.器具准备:准备好刮痧板,常用的刮痧板有牛角板、玉石板等。刮痧板要边缘光滑,避免刮伤皮肤。同时准备好刮痧油或植物油等介质,以减少刮痧时对皮肤的摩擦。
3.患者准备:让患者暴露需要刮痧的部位,如颈部、背部、肩部等。如果是儿童,要安抚其情绪,使其保持放松状态,避免因紧张而不配合。同时要询问患者的病史,若有皮肤破损、溃疡、出血倾向等情况则不宜进行刮痧。
二、中暑刮痧的具体操作部位及方法
1.颈部刮痧
操作部位:主要刮拭风池穴周围区域。风池穴位于后颈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操作方法:手持刮痧板,以适中的力度,从风池穴向颈部两侧方向刮拭,单向刮拭,每次刮拭20-30下,以皮肤出现潮红或紫红色痧痕为宜。对于儿童,力度要轻柔,避免过度用力造成皮肤损伤。
2.背部刮痧
操作部位:重点刮拭大椎穴、脊柱两侧膀胱经部位。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膀胱经在背部有两条循行线,距离脊柱中线约1.5寸和3寸处。
操作方法:先刮拭大椎穴,以刮痧板垂直于皮肤,轻轻点按后再向两侧刮拭。然后从大椎穴开始,沿着脊柱两侧膀胱经从上向下刮拭,每侧膀胱经刮拭10-15下。刮拭时要保持刮痧板与皮肤成45°-90°角,力度均匀,避免遗漏部位。儿童背部皮肤娇嫩,刮拭力度更要轻柔,可适当减少刮拭次数。
3.肩部刮痧
操作部位:刮拭肩井穴及肩部肌肉丰富部位。肩井穴位于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最高点。
操作方法:用刮痧板在肩井穴及肩部肌肉处进行刮拭,从肩井穴向肩部外侧方向刮拭,每侧肩部刮拭5-10下,同样要注意力度适中,以患者能耐受为宜。
三、刮痧后的注意事项
1.保暖:刮痧后,患者毛孔处于开放状态,要及时为患者穿上衣物,避免受凉。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更要注意保暖,可适当增添衣物或盖上薄被。
2.饮水:让患者饮用适量的温水或淡盐水,补充因中暑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对于儿童,要少量多次饮水,避免一次性饮用过多引起呕吐。
3.观察反应:密切观察患者刮痧后的反应,如皮肤情况、体温、精神状态等。如果刮痧后出现皮肤严重红肿、疼痛加剧、体温持续不降或精神萎靡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儿童由于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更要加强观察,一旦有异常需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