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葡萄胎即侵蚀性葡萄胎,继发于葡萄胎妊娠,多在排空后6个月内发病,与年龄、葡萄胎妊娠史相关,有阴道流血、子宫复旧不全等表现,通过血HCG测定、超声检查、组织学诊断,主要化疗治疗,预后较好但需随访,随访要避孕、查血HCG等,特殊人群有不同关注要点。
发病相关因素
年龄因素:年轻女性和年龄较大女性发病风险可能存在差异,一般来说,年轻女性相对来说身体状况等因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不过有研究显示不同年龄段发病情况有一定分布特点。
葡萄胎妊娠史:有葡萄胎妊娠病史是发生恶性葡萄胎的最主要高危因素,因为葡萄胎组织存在异常增殖等情况,容易向侵蚀性葡萄胎发展。
临床表现
阴道流血:在葡萄胎排空后阴道会有不规则流血,量多少不定。有的患者可能阴道流血量较多,甚至可能导致贫血等情况。
子宫复旧不全或不均匀增大:子宫不能如期恢复到正常大小,可能出现子宫大于停经周数,质地偏软等情况。
转移灶表现: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咯血等症状;转移至阴道可在阴道壁见到紫蓝色结节,破溃时可发生大出血;转移至脑部等部位可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呕吐、抽搐甚至昏迷等。
诊断方法
血HCG测定:葡萄胎排空后血HCG持续异常升高是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一般来说,葡萄胎排空后9周以上血HCG仍持续高水平,或曾一度下降后又上升,排除妊娠物残留或再次妊娠,应高度怀疑侵蚀性葡萄胎。
超声检查:B超检查可见子宫肌层内有不均匀回声区,或可见肌层内有边界不清的异常回声团块,也可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血流情况等,有助于诊断。
组织学诊断:通过刮宫标本或转移灶组织活检,若在子宫肌层内或子宫外转移灶中见到绒毛结构或退化的绒毛阴影,可确诊为侵蚀性葡萄胎。
治疗
主要治疗方法是化疗,常用的化疗药物有甲氨蝶呤等,通过化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对于有子宫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预后及随访
预后:侵蚀性葡萄胎预后较好,大多数患者通过化疗可以治愈。但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发生转移,影响预后,甚至危及生命。
随访:患者治疗后应严密随访,一般在化疗停止后每个月复查血HCG,直至连续3次正常;以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持续至少半年;此后可每年复查一次,持续至少2年。在随访期间应严格避孕,一般建议至少避孕1-2年。同时,随访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妇科检查、超声检查等,观察子宫复旧情况及有无转移灶等。特殊人群方面,年轻女性在随访中要关注其心理健康,因为疾病及治疗可能对其心理产生影响,需要给予心理支持;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要在充分评估后,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时机备孕等。年龄较大的患者则要关注其身体整体状况对治疗和随访的耐受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