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临床表现、病史询问、实验室检查来辨别念珠菌性龟头炎,临床表现有男性龟头红斑、瘙痒、疼痛、糜烂渗出等,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病史询问需关注个人卫生、性生活史、基础疾病情况;实验室检查中直接镜检见念珠菌孢子及假菌丝可确诊,真菌培养可鉴定菌种指导治疗。
男性患者龟头部位可能出现红斑,红斑边界一般较为清楚,形状多样,可为圆形、椭圆形等。部分患者红斑上可伴有小丘疹,丘疹可密集分布。
患者常感龟头瘙痒,瘙痒程度因人而异,有的较轻,仅为轻微不适,有的则较为严重,会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龟头疼痛,在排尿或局部摩擦时疼痛加重。
病情较重时,龟头部位可能出现糜烂、渗出,渗出物可表现为清亮或略带黄色的液体,若继发细菌感染,渗出物可能变得浑浊,伴有异味。
不同人群表现差异:
成年男性:因生活方式多样,若不注意个人卫生或有不洁性行为等,更容易感染念珠菌引发龟头炎,临床表现相对典型,以局部的红斑、瘙痒、渗出等为主。
儿童:儿童患念珠菌性龟头炎相对少见,多与尿布更换不及时、局部潮湿等因素有关,可能表现为龟头及包皮部位的红肿,皮肤可能有轻度的脱屑,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观察局部皮肤变化。
病史询问辨别
个人卫生情况:询问患者是否注意阴茎局部的清洁卫生,如是否经常清洗龟头、包皮等部位。若长期不注意清洁,包皮垢堆积,容易滋生念珠菌,增加患病风险。例如,一些男性有包茎或包皮过长的情况,若不经常清洗,更易引发念珠菌性龟头炎。
性生活史:了解患者有无不洁性生活史,因为念珠菌可通过性接触传播。若性伴侣患有念珠菌性阴道炎等疾病,在无保护措施的性生活后,男性容易被感染而患上念珠菌性龟头炎。
基础疾病情况:询问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较高,局部环境有利于念珠菌生长繁殖,所以糖尿病患者发生念珠菌性龟头炎的几率相对较高,且病情可能更容易反复发作。
实验室检查辨别
直接镜检:
取材方法:用无菌棉签取龟头、包皮内侧等病变部位的分泌物、鳞屑等。对于有渗出的部位,可用无菌生理盐水湿润的棉签轻轻擦拭渗出物后取材。
镜检结果意义:将取材标本置于载玻片上,加1-2滴10%氢氧化钾溶液,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若见到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6μm的念珠菌孢子及假菌丝,即可确诊为念珠菌性龟头炎。假菌丝的出现提示念珠菌处于活跃的侵袭状态。
真菌培养:
培养方法:将取材标本接种于沙氏培养基上,在25-28℃环境下培养2-3天。
培养结果意义:若培养出念珠菌,可进一步鉴定菌种,明确是白色念珠菌还是其他念珠菌感染。这对于指导治疗有一定帮助,因为不同菌种对药物的敏感性可能有所差异。例如,白色念珠菌是引起念珠菌性龟头炎最常见的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