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震荡相关内容需进行病史采集、临床表现观察及辅助检查。病史采集要问受伤情况与伤后表现及既往病史;临床表现观察包括意识障碍(短暂意识丧失,数秒至数分钟,最长不超30分钟,不同年龄表现有差异)、神经系统体征(一般无明显阳性体征,但需关注头痛、头晕、呕吐等)、精神状态(伤后可现精神萎靡等);辅助检查有头颅CT(可排除颅内出血等,多无阳性发现)、头颅MRI(必要时用)、脑电图(需时鉴别其他病)。
伤后表现:了解受伤后小儿的意识状态,是否有短暂的意识丧失,意识丧失持续的时间长短。还要询问伤后是否有恶心、呕吐、嗜睡、烦躁不安、抽搐等表现。对于有特殊生活方式的小儿,如经常进行剧烈运动的儿童,头部受伤后更要密切关注其神经精神症状。同时要询问既往是否有头部外伤史以及相关疾病史,因为既往病史可能会影响对此次脑震荡的判断。
临床表现观察
意识障碍:小儿脑震荡通常会有短暂的意识丧失,一般持续数秒至数分钟,最长不超过30分钟。意识恢复后,小儿可能会出现嗜睡、精神差等表现,但之后大多能逐渐恢复清醒。不同年龄小儿对意识障碍的表现有所差异,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哭闹后短暂安静,随后又可能再次哭闹;较大儿童可能能明确表述当时有“脑子不清楚”的感觉。
神经系统体征:一般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如肢体活动正常、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且对称等。但需要注意观察小儿是否有头痛、头晕、呕吐等症状,头痛的程度和性质可能因人而异,部分小儿可能只是轻微头痛,而有的可能会因头痛而表现出烦躁不安。呕吐可能是喷射性或非喷射性,若出现喷射性呕吐需要警惕是否有颅内压增高,但脑震荡时颅内压增高一般不明显。
精神状态:观察小儿的精神状态变化,伤后可能出现精神萎靡、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对于有特殊生活方式的小儿,比如平时活泼好动,受伤后变得异常安静或过度兴奋都需要引起重视。
辅助检查
头颅影像学检查:头部CT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头颅CT检查可排除颅内出血、颅骨骨折等器质性病变。脑震荡患儿头颅CT多无阳性发现,表现为颅内结构正常。对于婴幼儿,进行头颅CT检查时需要注意辐射防护,但在病情需要时应及时进行检查以明确诊断。头颅MRI在脑震荡诊断中的价值与CT类似,对于一些轻微的脑组织改变可能显示得更清晰,但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除非CT不能明确且高度怀疑有脑震荡相关的细微脑组织变化时才考虑使用。
神经系统电生理检查:脑电图检查在脑震荡患儿中可能无特异性改变,但有时可用于排除其他脑部疾病引起的异常脑电活动。例如,若脑电图出现异常癫痫样放电等情况,需要进一步鉴别诊断是否存在其他脑部问题导致类似脑震荡的表现。不过,脑电图检查在小儿脑震荡诊断中并非常规必做项目,主要是在需要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相鉴别时才会考虑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