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肚子有虫会有八大症状,包括脐周隐痛等腹痛表现、食欲异常(亢进或不振)、消瘦、异食癖、面部白斑、夜间磨牙、肛周瘙痒、贫血,家长发现宝宝有这些症状要及时带就医检查,还要培养孩子良好卫生习惯预防感染,尤其注意低龄儿童看护。
1.腹痛
多为脐周隐痛,这是因为肠道内的寄生虫活动刺激肠黏膜及肠壁神经所致。儿童无法准确表达疼痛性质时,常表现为不定时的哭闹,尤其在夜间可能会出现睡眠不安稳、频繁翻身等情况。对于年龄稍大能够表述的孩子,会诉说脐周部位隐隐作痛。
不同寄生虫引起的腹痛可能有一定差异,比如蛔虫感染引起的腹痛有时可能呈阵发性加重。
2.食欲异常
一方面可能出现食欲亢进,孩子总是感觉饥饿,食量明显增加。这是因为寄生虫在肠道内争夺营养,导致孩子机体相对缺乏营养,从而刺激食欲中枢使孩子不断产生饥饿感。
另一方面也可能出现食欲不振,孩子对食物缺乏兴趣,进食量减少。这是由于寄生虫在肠道内影响了消化功能,使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受到干扰。
3.消瘦
由于寄生虫在体内掠夺营养,孩子虽然摄入了一定量的食物,但营养物质被寄生虫消耗,导致孩子体重增长缓慢甚至下降,出现消瘦的表现。比如原本体重正常增长的宝宝,一段时间内体重不再增加,甚至有所减轻,身体变得比较瘦弱,皮下脂肪变薄等。
4.异食癖
孩子会出现异食行为,比如喜欢吃一些非食物的东西,像泥土、纸张、煤渣等。这是因为寄生虫在体内代谢产物等因素影响了孩子的味觉,导致味觉异常,从而出现异食癖现象。
5.面部白斑
在孩子的面部可能会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白斑,边界不太清晰,表面可能有细微的鳞屑。这是蛔虫感染较为常见的一种表现,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寄生虫感染引起的变态反应等有关。
6.夜间磨牙
孩子在睡眠过程中出现不自主的磨牙现象。这是因为肠道内的寄生虫活动,刺激神经,引起咀嚼肌的反射性收缩。夜间孩子处于相对安静的状态,这种磨牙情况更容易被察觉。
7.肛周瘙痒
尤其是在夜间,孩子会频繁搔抓肛门周围。这是因为蛲虫在夜间会爬到肛门周围产卵,刺激肛周皮肤,引起瘙痒感。对于女宝宝,还可能会引起会阴部的瘙痒,影响孩子的睡眠和生活质量。
8.贫血
长期肠道寄生虫感染可能导致孩子出现贫血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口唇、甲床等部位颜色变淡。这是因为寄生虫吸食肠道内的血液等营养物质,导致孩子慢性失血,同时影响了铁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从而引发缺铁性贫血等。
对于宝宝出现上述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粪便常规找虫卵等,以明确是否有肠道寄生虫感染,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处理。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等,预防肠道寄生虫感染的发生。尤其要注意低龄儿童,他们更易通过手口接触等方式感染寄生虫,家长要加强看护,减少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