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阴道炎可致阴道分泌物异常,表现为增多、呈灰白色伴鱼腥臭味,育龄女性更常见,不良生活方式、既往阴道炎病史等易致;还会有外阴瘙痒或灼热感,各年龄段可发生,不良生活方式、外阴皮肤病史等会加重;其阴道黏膜通常无明显充血,孕妇患可能致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幼女患相对少见且多与卫生等因素有关。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女性都可能发生,但在育龄女性中相对更为常见。青春期前女孩由于阴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发生细菌性阴道炎的概率较低;而育龄女性性生活相对活跃,阴道微生态环境易受影响,更易出现阴道分泌物异常的情况。
生活方式:不注意外阴清洁、多个性伴侣、频繁性交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阴道菌群失调的风险,从而促进细菌性阴道炎阴道分泌物异常的发生。比如频繁性交可能破坏阴道的酸碱平衡和正常菌群结构。
病史影响:有过阴道炎病史、曾进行过宫腔操作(如人流、刮宫等)的女性,阴道局部防御功能受损,更容易出现阴道分泌物异常的细菌性阴道炎表现。
外阴瘙痒或灼热感
特征表现:部分患者会感到外阴瘙痒,程度可轻可重,有的还会伴有外阴灼热感。这是由于阴道分泌物的刺激以及炎症反应导致外阴局部神经末梢受到影响。研究发现,约50%左右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外阴瘙痒或灼热感。
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在育龄女性中,由于激素水平等因素影响,可能相对更敏感,瘙痒等不适感觉可能更明显。青春期前女孩外阴皮肤相对娇嫩,若发生细菌性阴道炎,也可能出现瘙痒等症状,但相对成人可能程度稍轻。
生活方式:穿着紧身不透气的内裤、长期使用卫生护垫等不良生活方式,会使外阴局部温度升高、湿度增加,有利于细菌滋生,加重外阴瘙痒或灼热感。比如长期使用卫生护垫会阻碍外阴透气,导致局部环境潮湿,促进炎症发展。
病史影响:有外阴皮肤病史的女性,发生细菌性阴道炎时,外阴瘙痒等症状可能更易出现且更难缓解。因为原有外阴皮肤病变可能使局部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更容易受到阴道炎症分泌物的刺激。
其他可能表现
阴道黏膜外观:阴道黏膜通常无明显充血等炎症表现,这是细菌性阴道炎与其他阴道炎(如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一个区别点。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阴道黏膜多有充血,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阴道黏膜可见红斑等。
孕期影响:孕妇患细菌性阴道炎可能会增加早产、胎膜早破等风险。孕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阴道微生态环境改变,更容易发生细菌性阴道炎,且需要特别关注,因为其可能对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例如相关产科研究表明,孕妇细菌性阴道炎发生率较高,约10%-20%左右,且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
儿童情况:幼女患细菌性阴道炎相对少见,但如果发生,可能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异味,家长可能发现孩子内裤有异常分泌物等情况。幼女细菌性阴道炎多与卫生不良、阴道异物等因素有关,需要家长注意孩子外阴清洁,及时发现异常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