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可致眼白黄,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多2-3天出现,7-10天消退,一般良好;病理性出现早、进展快等,要紧。需通过血清胆红素测定等检查监测,生理性可增喂养次数促排泄,病理性依病因治疗,如光照、抗感染、手术等,家长要密切观察新生儿情况,异常及时就医,定期监测。
一、新生儿黄疸眼白黄的原因及严重程度判断
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代谢异常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从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眼白黄是黄疸在眼部的表现,其严重程度需综合多方面判断。生理性黄疸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一般情况良好,血清胆红素值足月儿不超过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不超过257μmol/L(15mg/dl),这种生理性黄疸眼白黄通常不要紧,是新生儿正常的生理过程,主要是新生儿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尚未完善所致。而病理性黄疸则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溶血性疾病、感染、胆道闭锁等,其出现时间早(出生后24小时内)、进展快、程度重(血清胆红素值超过上述生理性黄疸的范围)、持续时间长或退而复现等,这种情况下眼白黄就比较要紧,可能会引发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等。
二、相关检查及监测
1.血清胆红素测定:通过检测血清中胆红素的水平,能明确胆红素升高的程度,对于判断眼白黄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黄疸至关重要。足月儿需监测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等指标,早产儿也需根据具体情况监测相应胆红素指标,以此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2.血常规、血型检查:血常规可了解有无贫血等情况,血型检查有助于排查溶血性黄疸等病因,比如ABO血型不合或Rh血型不合等溶血性疾病可导致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进而引起眼白黄,通过这些检查能明确病因,指导后续治疗。
三、处理措施
1.生理性黄疸的处理: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增加喂养次数,促进新生儿排便,从而加速胆红素的排泄。因为多吃多排能帮助减少肠道对胆红素的重吸收,对降低血中胆红素水平有一定帮助。
2.病理性黄疸的处理:若为病理性黄疸导致眼白黄,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相应治疗。如溶血性黄疸可能需要进行光照疗法(蓝光照射),通过光照使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经胆汁和尿液排出体外;对于感染引起的黄疸,需积极抗感染治疗;若考虑胆道闭锁等情况,则可能需要手术治疗等。
四、特殊人群(新生儿)的温馨提示
新生儿身体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成熟,对于眼白黄的情况需密切观察。家长要注意观察新生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等,若发现眼白黄程度加重、出现拒奶、嗜睡、抽搐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同时,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带新生儿进行体检和胆红素监测,尤其是早产儿、有溶血风险等高危新生儿更要加强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确保新生儿健康成长,降低因黄疸导致严重并发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