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头癌的诊断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活检,治疗有手术、放疗、化疗等方法,治疗后需长期随访监测,还可通过保持个人卫生、避免高危性行为、定期自我检查来预防。
龟头癌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局部切除:适用于病灶较局限、早期的龟头癌患者。对于肿瘤直径较小、浸润深度较浅的情况,可考虑完整切除肿瘤及其周围部分正常组织,尽量保留阴茎的功能和外观,但术后需密切随访,因为存在复发可能。
阴茎部分切除或全切:如果肿瘤范围较广、浸润深度较深,可能需要行阴茎部分切除,即切除阴茎的病变部分;若肿瘤非常晚期,侵犯范围广,可能需要行阴茎全切术,即切除整个阴茎。手术方式的选择需根据肿瘤的分期、患者的身体状况等综合判断,不同年龄患者身体对手术的耐受能力不同,年轻患者可能更期望保留更多功能,但也要权衡肿瘤控制情况。
放射治疗
术前放疗:可使肿瘤缩小,降低肿瘤分期,从而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术后复发风险。对于一些不能直接手术切除或手术切除困难的患者适用。不同年龄患者对放疗的耐受性有差异,老年患者可能需更关注放疗带来的全身不良反应等。
术后放疗:用于术后有肿瘤残留、切缘阳性等情况,以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降低局部复发率。
化疗
姑息性化疗:对于晚期龟头癌患者,已无法手术切除或出现转移的情况,化疗可作为一种姑息治疗手段,缓解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化疗药物的选择需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等因素决定,不同年龄患者对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承受能力不同,例如老年患者可能更易出现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需加强支持对症处理。
龟头癌的随访监测
患者在治疗后需要长期随访监测,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定期复查超声、CT等)以及肿瘤标志物检查等。通过定期随访可以早期发现复发或转移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不同年龄患者随访的频率可能根据病情调整,年轻患者可能因治疗后有更长的生存期望需要更长期的密切随访。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对于因阴茎切除等导致外观改变或功能丧失的患者,需进行心理疏导等人文关怀,帮助其更好地适应治疗后的生活。
龟头癌的预防相关
保持个人卫生:经常清洗龟头部位,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减少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滋生,尤其是有包皮过长或包茎的患者,更要注意清洁,必要时可考虑行包皮环切术,这对于降低龟头癌的发生风险可能有一定帮助。不同性别中男性都需注意个人卫生习惯,而包皮过长的男性更应重视。
避免高危性行为:对于与性传播相关因素导致的龟头癌风险,需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减少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等可能致癌的病原体的风险。不同年龄的性活跃人群都应注意这一点,年轻性活跃人群更需加强相关健康知识教育。
定期自我检查:男性尤其是有龟头病变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自我检查龟头部位,如发现异常(如肿块、溃疡、丘疹等长期不愈),应及时就医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