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是妇科常见疾病,多发生于30-50岁经产妇,表现为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和进行性加重痛经。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避孕药、GnRH-a等)、手术治疗(子宫切除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介入治疗(栓塞子宫动脉)、聚焦超声治疗;特殊人群需特殊考虑,如妊娠期合并者需监测子宫情况,老年患者需综合考量选择合适治疗方式。
一、子宫腺肌症是什么病
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是妇科常见疾病。多发生于30-50岁经产妇,约15%同时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约50%合并子宫肌瘤。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多次妊娠及分娩、人工流产、慢性子宫内膜炎等造成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有关,基底层内膜细胞增生、侵袭到肌层并生长,导致子宫肌层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患者主要表现为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和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疼痛多位于下腹正中,常于经前1周开始,直至月经结束。
二、子宫腺肌症的治疗
(一)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对于症状较轻、有生育要求及近绝经期患者可试用,如布洛芬等,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来缓解痛经等症状,但不能根治疾病。
2.避孕药:含有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复方口服避孕药,可使异位的子宫内膜萎缩,适用于症状较轻、不愿放置宫内节育器的患者,但可能有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3.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如亮丙瑞林、戈舍瑞林等,通过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导致卵巢分泌的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出现暂时性绝经,从而缓解症状并缩小子宫体积,但长期使用可引起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一般使用不超过6个月。
(二)手术治疗
1.子宫切除术:是根治子宫腺肌症的方法,适用于无生育要求、症状严重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对于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能耐受手术的患者较为合适,但会导致患者丧失生育能力,且术后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阴道残端愈合不良等。
2.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适用于有生育要求或年轻的患者,通过手术切除子宫肌层内的病灶,但术后有复发的可能。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术后需要密切监测妊娠情况,因为仍存在子宫破裂等风险。
(三)介入治疗
通过栓塞子宫动脉,使子宫腺肌症病灶缺血坏死,从而缓解症状。适用于无生育要求且不愿意切除子宫的患者,但可能会引起卵巢功能减退等并发症,年轻女性需谨慎选择。
(四)聚焦超声治疗
利用超声波的能量聚焦于子宫腺肌症病灶,使其发生凝固性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该方法创伤小,适用于有症状的子宫腺肌症患者,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烫伤等局部不良反应。
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合并子宫腺肌症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子宫情况,因为子宫腺肌症可能会增加孕期子宫破裂等风险;对于老年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其全身状况、基础疾病等因素,优先选择对身体影响较小、能缓解症状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