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子宫纵隔是子宫畸形的一种,由遗传及胚胎发育等因素致纵隔未完全分隔宫腔,有月经异常、不孕或反复流产等表现,可通过子宫输卵管造影、宫腔镜检查、B超检查诊断,有生育需求者多采取宫腔镜下纵隔切除术,育龄、青春期女性及有基础疾病者治疗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不完全子宫纵隔的定义
不完全子宫纵隔是子宫畸形的一种,属于纵隔子宫的类型。在胚胎发育时期,双侧副中肾管融合不全,在宫腔内形成纵隔,若纵隔未将宫腔完全分隔开,仅部分隔开,就称为不完全子宫纵隔。
二、发病原因
1.遗传因素:胚胎时期的遗传物质异常可能导致子宫发育过程中纵隔形成异常,有家族遗传倾向的女性发生不完全子宫纵隔的风险相对较高。
2.胚胎发育因素:在妊娠早期,尤其是怀孕前8周,胚胎受到某些不良因素影响,如病毒感染、接触放射性物质等,可能干扰子宫的正常发育,导致纵隔形成不完全。
三、临床表现
1.月经异常: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月经经期延长等情况。这是因为纵隔的存在影响了子宫的正常收缩和内膜的正常脱落,导致内膜面积增大或收缩不良。
对于育龄女性,月经量增多可能影响其血红蛋白水平,长期可导致贫血,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
2.不孕或反复流产:不完全子宫纵隔可能影响胚胎的着床和发育,从而导致女性不孕,或者增加怀孕后反复自然流产的风险。
从胚胎着床角度看,纵隔占据宫腔空间,使胚胎可种植的有效面积减少,影响着床成功;在妊娠中晚期,纵隔可能限制子宫的扩张,导致子宫张力异常,增加流产风险。
四、诊断方法
1.子宫输卵管造影:通过向子宫和输卵管内注入造影剂,X线透视下观察子宫腔形态,可发现宫腔内有纵隔影,有助于诊断不完全子宫纵隔。
2.宫腔镜检查:是诊断不完全子宫纵隔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宫腔内纵隔的形态、长度以及与宫颈内口的关系等,清晰直观地明确诊断。
3.B超检查:经阴道B超可初步筛查子宫畸形情况,能发现宫腔内有无异常分隔,但对于不完全纵隔的诊断准确性相对宫腔镜稍低。
五、治疗及相关注意事项
1.治疗方式:对于有生育需求且存在不完全子宫纵隔影响受孕或导致反复流产的患者,多采取宫腔镜下纵隔切除术。手术通过宫腔镜器械将纵隔切除,恢复宫腔正常形态。
2.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育龄女性:术后需要一定时间恢复宫腔环境,一般建议恢复正常月经2-3次后再考虑备孕。在备孕前需进行详细的孕前检查,包括子宫情况复查等。
青春期女性:如果青春期女性发现不完全子宫纵隔且有月经异常等表现,需要评估对未来生育的影响。由于青春期子宫仍在发育阶段,手术需谨慎考虑,可先观察月经等情况变化,定期复查子宫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再决定是否手术。
有基础疾病的女性:如果患者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手术前需要对基础疾病进行良好控制,以降低手术风险。例如,糖尿病患者需将血糖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确保手术过程中及术后身体状况稳定,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