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积水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引流治疗和对症治疗。病因治疗针对尿路结石、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前列腺增生等分别采取相应方法;引流治疗包括肾造瘘术和输尿管引流;对症治疗包括控制感染和保护肾功能,控制感染要选敏感抗生素足量足疗程应用,保护肾功能要监测指标、用辅助药物和营养支持。
一、病因治疗
尿路结石:对于由尿路结石引起的肾积水,根据结石的大小、部位等情况可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取石或经皮肾镜取石等方法去除结石,解除梗阻。例如,体外冲击波碎石适用于直径小于2cm的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通过冲击波将结石击碎,使其随尿液排出,从而缓解肾积水。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多采用肾盂成形术,重建尿路的正常结构,恢复尿液的通畅引流。这种手术方式能有效纠正狭窄,改善肾积水状况,尤其适用于儿童患者,需根据儿童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以保障儿童的生长发育不受过多影响。
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生导致下尿路梗阻引起肾积水时,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药物治疗(如α受体阻滞剂等)或手术治疗(如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等)。对于老年男性患者,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改善排尿情况,但需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手术治疗则能直接解除梗阻,但要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和手术风险。
二、引流治疗
肾造瘘术:当患者病情危重或不适于做较大手术时,可先经皮穿刺作肾造瘘术,引流尿液,改善肾功能,为后续的确定性治疗创造条件。例如,对于一些因肿瘤晚期等原因无法进行复杂手术的患者,肾造瘘术能暂时缓解肾积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同时要观察患者造瘘管的引流情况,定期更换引流袋等。
输尿管引流:对于输尿管梗阻引起的肾积水,可通过放置输尿管支架等方式引流尿液。输尿管支架能将尿液从梗阻部位引流至膀胱,解除梗阻,适用于输尿管短段梗阻等情况。对于女性患者,要考虑到生理结构的特点,在放置输尿管支架等操作时需更加精细;对于有泌尿系统感染病史的患者,放置支架后要注意预防感染的发生,密切观察尿液的颜色、性状等,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三、对症治疗
控制感染:肾积水患者由于尿液引流不畅,容易并发感染,一旦发生感染,需积极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足量足疗程应用。例如,常用的抗生素有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等。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抗生素,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并注意药物的剂量计算要准确。
保护肾功能: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肾功能,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尿素氮等。对于已经出现肾功能损害的患者,除了解除梗阻外,还可使用一些改善肾循环、保护肾小管的药物辅助治疗。同时要关注患者的整体营养状况,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以促进肾功能的恢复。对于老年患者,本身肾功能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减退,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谨慎地选择药物和治疗方法,避免进一步加重肾功能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