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鹅口疮需综合治疗,一般治疗包括口腔清洁,药物治疗有局部抗真菌药物,要注意婴儿个体差异、喂养相关情况,还需做好日常护理等预防措施来减少其发生与复发。
一、一般治疗
1.口腔清洁
对于婴儿鹅口疮,保持口腔清洁是基础措施。可以在喂奶后,给婴儿喂少量温开水,起到冲洗口腔的作用,减少口腔内残留奶液等滋生真菌的物质。因为婴儿口腔黏膜娇嫩,操作时要轻柔,避免损伤口腔黏膜。
也可以用消毒棉球蘸取2%碳酸氢钠溶液轻轻擦拭婴儿口腔,尤其是病变部位。2%碳酸氢钠溶液呈弱碱性,不利于白色念珠菌生长,能起到一定的抑制真菌作用,且对婴儿刺激性相对较小,但操作需谨慎,防止棉球脱落造成婴儿误吸等情况。
二、药物治疗
1.局部抗真菌药物
制霉菌素是常用的局部抗真菌药物。可以将制霉菌素研成粉末,然后用甘油调匀,涂抹在婴儿口腔患处。制霉菌素能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甾醇结合,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发挥抗真菌作用。不过在使用时要注意涂抹均匀,确保病变部位都能接触到药物,但要避免婴儿吞咽过多药物。
还有咪康唑散等局部抗真菌制剂也可用于婴儿鹅口疮的治疗。咪康唑能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影响真菌代谢过程,起到抗真菌功效。使用时同样要注意操作方法,保证药物正确应用于口腔患处。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儿个体差异
不同婴儿对药物的耐受情况可能不同。有些婴儿可能在使用局部抗真菌药物后出现口腔局部轻微不适,但一般不影响治疗。如果婴儿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等异常情况,如皮肤红肿、呼吸急促等,应立即停止使用相关药物,并及时就医。
婴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治疗鹅口疮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婴儿的一般状况,如精神状态、吃奶情况等。如果婴儿吃奶明显减少、精神萎靡,可能提示病情有变化,需要进一步评估和处理。
2.喂养相关
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要注意自身乳头的清洁卫生。每次喂奶前,母亲应用温水清洗乳头,防止乳头携带真菌传染给婴儿。同时,母亲的饮食也要注意营养均衡,但一般不需要特殊调整饮食来针对婴儿鹅口疮治疗,不过要避免食用过于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自身身体状况间接影响婴儿。
对于人工喂养的婴儿,要注意奶瓶、奶嘴等喂养器具的消毒。奶瓶和奶嘴应定期用开水煮沸消毒,或者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消毒设备进行消毒,防止器具上残留的真菌再次感染婴儿口腔,导致鹅口疮复发。
四、预防措施
1.日常护理方面
保持婴儿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对婴儿的玩具、被褥等物品进行清洗和晾晒。室内要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一般温度在22-25℃,湿度在50%-60%较为适宜,这样的环境不利于白色念珠菌等真菌的大量繁殖。
避免让婴儿接触过多患有真菌感染疾病的人员,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因为婴儿免疫力低,容易被外界的真菌病原体感染。
总之,婴儿鹅口疮的治疗要综合采取一般治疗和合适的药物治疗,并关注婴儿个体差异、喂养等特殊情况,同时做好预防措施来减少鹅口疮的发生和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