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脑膜炎需综合多方面进行诊断,临床表现因年龄段有差异,实验室检查中脑脊液检查的常规和病原学检查、血常规有重要意义,影像学检查的头颅CT和MRI可辅助了解颅内情况,医生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考虑年龄因素来确诊儿童脑膜炎。
一、临床表现评估
儿童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多样,不同年龄段儿童表现有所差异。新生儿及3个月以下婴儿可能出现体温不升、拒奶、嗜睡、前囟饱满紧张等表现;3个月-2岁婴幼儿可出现发热、烦躁不安、呕吐、抽搐、囟门隆起等;2岁以上儿童可出现头痛、发热、颈项强直、喷射性呕吐等症状。这些临床表现是初步怀疑脑膜炎的重要依据,但不能仅凭此确诊。
二、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
常规检查:脑脊液压力常增高,外观可呈浑浊、脓性等。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质含量增高,糖含量降低,氯化物含量也可降低。这些指标变化对于脑膜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细菌性脑膜炎中,典型的脑脊液改变为白细胞数显著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含量升高,糖和氯化物降低。
病原学检查:通过脑脊液涂片革兰染色可查找病原菌,如能找到相应病原菌可初步确定病原体类型;脑脊液细菌培养是确诊的重要依据,若培养出致病菌则可明确为细菌性脑膜炎等相应类型的脑膜炎,不同病原菌引起的脑膜炎在脑脊液培养结果上有特定表现,例如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在脑脊液培养中可分离出肺炎链球菌。
2.血常规:细菌性脑膜炎时,血常规常表现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病毒性脑膜炎时,白细胞总数可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感染的大致类型是细菌性还是病毒性等,但不能确诊脑膜炎。
三、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对于脑膜炎患儿,头颅CT可帮助了解是否存在颅内并发症,如脑积水、脑脓肿等情况。在脑膜炎病程中,若出现病情加重、意识改变等情况时,可进行头颅CT检查以评估颅内结构变化。例如,部分细菌性脑膜炎患儿可能并发脑积水,头颅CT可发现脑室系统扩大等脑积水表现。
2.头颅MRI:头颅MRI对脑膜炎的诊断及病情评估较头颅CT更为敏感,尤其是在早期发现脑膜炎症改变、微小的颅内病变等方面。它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脑膜的强化情况、脑组织的水肿等表现,对于不典型的脑膜炎病例诊断有重要价值。例如,在一些病毒性脑膜炎早期,头颅MRI可能发现脑膜轻度强化等改变。
四、综合诊断
医生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血常规等)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例如,患儿有典型的脑膜炎临床表现,同时脑脊液检查显示白细胞数显著增高、蛋白升高、糖和氯化物降低,并且脑脊液培养出致病菌,结合头颅影像学检查排除了其他颅内病变等情况,即可确诊为相应类型的脑膜炎。在整个诊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因素,因为不同年龄儿童的脑膜炎表现和病因有一定差异,如新生儿脑膜炎的常见病因与较大儿童不同,在诊断时需针对性地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估,以确保准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