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尿路感染由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等引起,通过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感染,男性有尿道刺痒等表现,女性症状不典型,可通过病原学和尿常规检查诊断,治疗用抗生素且需规范疗程、性伴侣同查同治,特殊人群用药谨慎。
一、支原体尿路感染的定义
支原体尿路感染是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泌尿系统炎症。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原核微生物。其中,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是导致人体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类型。
二、病原体特点
1.解脲脲原体:可定植于尿道、阴道等部位,其生长需要胆固醇和尿素,能分解尿素产生氨,对细胞有毒性作用,可能通过黏附于宿主细胞表面,破坏细胞结构和功能,引发尿道黏膜的炎症反应。
2.人型支原体:同样可在泌尿生殖道中寄生,它能产生多种酶类,参与对宿主组织的侵袭和损伤过程,进而导致泌尿系统出现感染相关的病理改变。
三、感染途径
1.性传播:是支原体尿路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在不洁性行为时,支原体可通过性接触在男女之间传播。例如,有多个性伴侣的人群感染支原体尿路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
2.母婴传播:孕妇若感染支原体,在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过产道时可能会被感染,引发新生儿的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等问题。
四、临床表现
1.男性患者:可能出现尿道刺痒、灼热感,伴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可有少量稀薄的分泌物,晨起时可能会有糊口现象。部分患者还可能合并附睾炎等并发症,出现阴囊部位的疼痛、肿胀等症状。
2.女性患者:症状相对男性可能不典型,部分人会有尿道不适、尿频等表现,也可能累及宫颈,出现宫颈炎的相关症状,如阴道分泌物增多、宫颈充血等,严重时可能会影响生育功能,导致不孕或宫外孕等情况。
五、诊断方法
1.病原学检查
尿道或宫颈分泌物涂片镜检:可见中性粒细胞增多,但是革兰染色找不到典型的革兰阴性双球菌等,有助于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性炎症,但不能确定病原体种类。
支原体培养:是诊断支原体尿路感染的重要方法,通过采集尿道或宫颈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根据培养结果判断是否有支原体生长以及具体的支原体类型,其阳性结果对确诊具有重要意义。
核酸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核酸检测技术,检测标本中支原体的核酸,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能快速准确地诊断支原体感染。
2.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尿中可能出现红细胞等,提示泌尿系统存在炎症反应,但尿常规结果不能作为确诊支原体尿路感染的唯一依据,需要结合病原学检查综合判断。
六、治疗原则
一旦确诊支原体尿路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的抗生素有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等)、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等)等。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遵循规范的用药疗程,性伴侣也需要同时接受检查和治疗,以避免交叉感染。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泌尿系统的清洁,治疗期间避免性行为等。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抗生素需要谨慎权衡利弊,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并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使用。



